1. 魚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鯨目。海洋生物,體型龐大,胎生。外形像魚,用肺呼吸,鼻孔位於頭頂,故常露出水面呼吸。皮、肉可食,脂肪可製油,亦供醫藥及工業之用。《說文解字.魚部》:「(鯨),海大魚也。《春秋傳》曰:『取其(鯨)鯢。』鯨,或从京。」《左傳.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為大戮。」俗稱為「鯨魚」。
2. 大。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注》:「漢水又東逕鱉池而鯨灘。鯨,大也。」唐.杜甫〈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審〉詩:「溟漲鯨波動,衡陽雁影徂。」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魚部》引〈古今雜劇〉。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龍龕手鑑.魚部》。
《宋元以來俗字譜.魚部》引〈太平樂府〉等。
《中華字海.大部》。
《碑別字新編.十九畫.鯨字》引〈唐趙德令墓誌〉。
《中華字海.火部》。
《碑別字新編.十九畫.鯨字》引〈魏敬史君碑〉。
《隸辨.平聲.耕韻.字》引〈王君廟門斷碑〉。
「」為「鯨」之異體。鯨,《說文解字.魚部》作「」,云:「,海大魚也。從魚,畺聲。《春秋傳》曰:取其鯢。,或從京。」「」為「鯨」之稍變,見於《隸辨.平聲.耕韻》所引〈王君廟門斷碑〉,云:「居荒亂之中囗囗囗。」故應收為「鯨」之異體。
《偏類碑別字.魚部.鯨字》引〈魏楊大眼造象記〉。
《玉篇.魚部.鯨字》。
「」為「鯨」之異體。鯨,《說文解字.魚部》作「」,云:「,海大魚也。從魚,畺聲。《春秋傳》曰:取其鯢。,或從京。」故知「」、「鯨」本同。《玉篇.魚部》:「鯨,渠京切,巨魚。,同上。」《龍龕手鑑.魚部》亦云:「,或作。」今既以「鯨」字為正,故應將「」收為異體。
《龍龕手鏡.魚部》。
《正字通.魚部》。
《異體字手冊.十六畫》。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