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3776B03776
字號B03776正字 - 00 - 06 
說文釋形,百芔也。从二屮。凡艸之屬皆从艸。(倉老切)
注音(一)ㄘㄠˇ (二)ㄓㄨˊ
漢語拼音(一)cǎo (二)zhú
釋義

()ㄘㄠˇ

1. 草本植物的總稱。同「草」。說文解字.:「,百也。」

2. 二一四部首之

=>」之異體。

()ㄓㄨˊ

作「」形時,為」之異體。

B03776
B03776-003
部首筆畫  - 00 - 03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皓韻.字》引〈高彪碑〉。


#「C02684」另兼正字。
=>」之異體。
=>」之異體。
=>」之異體。

注音 (四)ㄘㄠˇ (一)ㄔㄜˋ (二)ㄗㄨㄛˇ (三)ㄘㄠˇ #ㄗㄨㄛˇ
漢語拼音 (四)cǎo (一)chè (二)zuǒ (三)cǎo #zuǒ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

」為「艸」之異體。《說文.艸部》:「,百芔也。從二屮。」《隸辨.平聲.皓韻》:「,〈高彪碑〉:獄。按《說文》,讀若徹,艸木初生也。古文或以為艸字。洪範:庶草蕃廡。古文《尚書》作,《漢書.禮樂志》:木零落。師古曰:古草字。」《金石文字辨異.平聲.皓韻》說同。《正字通.艸部》:「《漢書.晁錯傳》:茅臣無識知。〈董仲舒傳〉:朱生。皆以為艸。正韻、韻會,草、艸亦作,合為一。或疑史漢本作艸,俗訛省作,非與艸古通也。」按《說文解字.屮部》:「,艸木初生也,象出形,有枝莖也。古文或以為艸字。讀若徹。」由此見「屮」中作豎筆,至隸書乃變豎為撇作「」。「屮」與「」僅筆形略有變異,他無所別。「屮」為「艸」之異體,則「」自亦可為「艸」之異體矣。

#「」另兼正字。

()

=>」之異體。

()

=>」之異體。

()

=>」之異體。


#「C02684」另兼正字。
B03776-001
部首筆畫  - 00 - 03 
內容

〔關鍵文獻〕

《說文.艸部》。


#「」另兼正字。
=>」之異體。

注音 (二)ㄘㄠˇ (一)ㄘㄠˇ #ㄔㄜˋ
漢語拼音 (二)cǎo (一)cǎo #chè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

「屮」為「艸」之異體。《說文解字.艸部》:「,百芔也。從二屮。」《集韻.去聲.皓韻》:「艸、草、屮,采早切。《說文》:百芔也。從二屮。或作草、屮。」《六書正.去聲.皓韻》亦云:「,艸,采早切。百卉也。從二屮,古文作,《史記》、《漢書》皆作屮,俗用草,非。」按《說文解字.屮部》:「,艸木初生也。象出形,有枝莖也。古文或以為艸字。讀若徹。」段注云:「凡云古文以為某字者,此明六書之假借以用也。」是則「屮」「艸」本不同字,古文假借「屮」以為「艸」字,「屮」遂為「艸」之異體矣。

#「」另兼正字。

()

=>」之異體。


#「」另兼正字。
B03776-002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艸部》。


#「」另兼正字。

注音 ㄘㄠˇ #(1)ㄘㄠˇ (2)ㄗㄠˋ
漢語拼音 cǎo #(1)cǎo (2)zào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草」為「艸」之異體。《說文解字.艸部》:「,百芔也。從二屮。」《隸辨.去聲.皓韻》引〈桐柏廟碑〉:「草木芬芳」;〈孔碑〉:「斯多草竊」,皆作「草」。《類篇.艸部》:「艸,百芔也。從二屮。凡艸之類皆從艸。或作草。」《六書正.皓韻》:「,艸,采早切,百卉也。從二屮,古文作,《史記》、《漢書》皆作屮,俗用草,非。」《字彙.艸部》:「艸,按《六書正》:俗用草,非。《說文》:於草字注云:斗櫟實,自保切。徐鉉曰:櫟實可以染帛為黑色,故曰草。今俗以此為艸木之艸,別作皁為黑色之皁,皆無意義。愚謂艸、草二字,經史通用之久矣,不可改也。」《正字通.艸部》「艸」字下云:「艸木之艸通作草。」《字辨.體辨一》:「艸、草,《說文》作艸,經典承作草。上列者為正。《彙音寶鑑.高上上聲》:「艸,草本字。」按《說文解字.艸部》:「,斗櫟實也。一曰象斗。從艸,早聲。」「」楷書作「草」,與「艸」本不同字。自漢隸假「草」以為「艸」,經典相承,於是「草」字乃成「艸」之異體而行於世。

#「」另兼正字。


#「」另兼正字。
B03776
B03776-004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皓韻》。


注音 ㄘㄠˇ
漢語拼音 cǎo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為「艸」之異體。《說文.艸部》:「,百芔也。從二屮。」《集韻.上聲.皓韻》:「艸、、屮,采早切,說文百芔也。從二屮,或草、屮。」《正字通.艸部》:「按艸二字,經史互見,義相通。……隸書凡字從艸者作,象枝葉交錯形。舊本艸同,俗作。不知俗作,與C11383溷。今C11383、夔、、莧諸字收入艸部,並非。櫟實之,今從皁;艸木之艸,通作草。」按依《正字通》之說,「草」之作「」,實隸書之訛變,「草」為「艸」之異體。而訛體「」亦得以為「艸」之異體矣。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隸辨
卷三.上聲.三十二晧.頁421
卷六.偏旁.頁797.右
金石文字辨異
五經文字
艸部.頁25
新加九經字樣
艹部.頁13
佩觿
卷下.頁35.右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三十二皓.采早切.頁401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三.上聲.三十二晧.頁56.右
六書正譌
上聲.十九皓韻.頁98.左
字彙
正字通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艸部.頁3.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偏旁相似.頁141
卷一.四字辨似.頁105
卷二.古文字略.頁308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高上上聲.頁293.左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2: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