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578A04578A04578A04578A04578A04578A04578A04578A04578A04578A04578A04578A04578A04578
A04578A04578A04578A04578A04578A04578
字號A04578正字 - 10 - 19 
說文釋形「颼」《說文》不錄。
注音ㄙㄡ
漢語拼音sōu
釋義

1. 「颼颼」:

(1) 形容風聲。漢.趙壹〈迅風賦〉:「啾啾颼颼,吟嘯相求。」《宋元戲文輯佚.張文舉》:「夜永無眠,愁聞漏籌,岸葦瀟瀟響颼颼。」

(2) 形容雨聲。唐.杜甫〈秋雨歎〉三首之三:「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溼高飛難。」唐.鄭谷〈鷺鷥〉詩:「閑立春塘煙澹澹,靜眠寒葦雨颼颼。」

(3) 寒冷貌。宋.蘇軾〈韋偃牧馬圖〉詩:「沙苑茫茫蒺藜秋,風髮霧鬣寒颼颼。」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昏慘慘晚霞收,冷颼颼江風起,急颭颭帆招惹。」

2. 形容動作迅速如風之聲響。《水滸傳.第七回》:「那漢颼的把那口刀掣將出來。」《紅樓夢.第九回》:「便奪手要去抓打寶玉、秦鐘。尚未去時,從腦後颼的一聲,早見一方硯瓦飛來,並不知係何人打來的。」

3. 風吹。如:「衣服被風颼乾了。」

A04578
A04578-020
部首筆畫  - 14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風部》引〈太平樂府〉。


A04578
A04578-019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風部》引〈古今雜劇〉。


A04578
A04578-021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風部》引〈目連記〉。


A04578
A04578-006
部首筆畫  - 06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風部》。


#「C16293」另兼正字。

注音 ㄙㄡ #ㄒㄧㄡ
漢語拼音 sōu #xiū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颼」之異體。颼,風聲也,從風叟聲,從叟聲之字原本從聲。《龍龕手鏡.風部》,以「」為正字。俗字列有「」字。《中文大辭典.風部》、《漢語大字典.風部》、《中華字海.風部》皆謂「」同「颼」,即以其為異體。

」字於《四聲篇海.風部》、《字彙.風部》、《正字通.風部》並未指出為「颼」之異體,音休,謂「瑟、風聲。」音稍異,另列為正音,音ㄒㄡ。

#「」另兼正字。


#「C16293」另兼正字。
A04578
A04578-014
部首筆畫  - 07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風部》。


A04578
A04578-004
部首筆畫  - 07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風部.字》。


注音 ㄙㄡ
漢語拼音 sōu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颼」之異體。颼,風聲也,從風叟聲。按「叟」之「」,似篆之「申」形,因此從「叟」之字,俗寫多從「」,如嫂作,瘦作、搜作之類。「」見於《玉篇.風部》、《集韻.去聲.宥韻》、《四聲篇海.風部》、《字彙.風部》等,乃其來有自。

A04578
A04578-009
部首筆畫  - 07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風部》。


A04578
A04578-013
部首筆畫  - 08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風部》。


A04578
A04578-005
部首筆畫  - 09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風部》。


=>C16366」之異體。

注音 (二)ㄙㄡ (一)ㄒㄧㄠ
漢語拼音 (二)sōu (一)xiāo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

」為「颼」之異體。颼,風聲也,從風叟聲,凡從叟之字本從。《龍龕手鏡.風部》即以「」為正字,此字形見於字書、韻書,不勝枚舉,如《廣韻.平聲.尤韻》、《集韻.平聲.尤韻》、《四聲篇海.風部》等,今既以「颼」為正,則「」當為其異體。

()

=>C16366」之異體。

A04578
A04578-011
部首筆畫  - 09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風部》。

《中華字海.風部》。


A04578
A04578-001
部首筆畫  - 09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風部》。


注音 ㄙㄡ
漢語拼音 sōu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颼」之異體。颼,風聲也,從風叟聲。凡從叟聲之字原本從。《龍龕手鏡.風部》即以「」為正,以「颼」為俗字。凡從之字,常訛為,如嫂作、搜作之類。「」見於《字彙.風部》及《正字通.風部》等,亦見於後代字典,《康熙字典.風部》及《中文大辭典.風部》,既見於文獻,當收錄之。

A04578
A04578-002
部首筆畫  - 09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風部》。


注音 ㄙㄡ
漢語拼音 sōu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颼」之異體。颼,風聲也,從風叟聲。凡從叟聲之字原本從。《龍龕手鏡.風部》以「」為正,異體有七,「」即其中之一。按「」從風秋聲,秋音近。而「」為「叟」之本字,故「」為「颼」之異體。「」又見於《字彙.風部》、《正字通.風部》,後世字辭典如《康熙字典.風部》等皆收錄之。

A04578
A04578-022
部首筆畫  - 09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風部》。


A04578
A04578-024
部首筆畫  - 09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五.風部》。

《中華字海.風部》。


A04578
A04578-023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A04578-007
部首筆畫  - 10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尤韻》。


#「」另兼正字。

注音 ㄙㄡ #ㄙㄠ
漢語拼音 sōu #sāo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颾」為「颼」之異體。《玉篇.風部》:「,所流切,風聲貌;,同上。」「」為「颼」之異體。據此,颾為颼之異體,《廣韻》則列「」於尤韻所鳩切,而「颾」於豪韻,蘇遭切。音義稍有不同,但《集韻.平聲.尤韻》又合二者為一:「、颾,《博雅》風,風也,或作颾。」然於豪韻則以「颾、」並列於蘇遭切之下。以為「颾」同於「、颼」者,尚有《四聲篇海.風部》。可見「颾」有ㄙㄠ音,則與同,風聲也,另有「颼」之異體,音ㄙㄡ。

#「」另兼正字。


#「」另兼正字。
A04578
A04578-015
部首筆畫  - 10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風部.字》。


=>」之異體。

A04578
A04578-003
部首筆畫  - 10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風部》。


注音 ㄙㄡ
漢語拼音 sōu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颼」之異體。颼,風聲也,從風叟聲,凡從叟聲之字原本從。《龍龕手鏡.風部》即以「」為正字,而其所列之俗字中有「」,疑係「颼」之訛。《集韻考正.平聲.蕭韻》云:「,注或作,按訛從,據宋本及《類篇》正。」「」則見於《四聲篇海.風部》,亦為《康熙字典.備考.風部》、《中文大辭典.風部》、《漢語大字典.風部》、《中華字海.風部》所收,其為「颼」之異體應可認定。

除《龍龕手鏡.風部》之「」,尚有《龍龕手鑑.風部》之「」,《字彙補.風部》之「」,皆「」之類也。

A04578
A04578-010
部首筆畫  - 11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風部》。


A04578
A04578-012
部首筆畫  - 11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風部》。

《中華字海.風部》。


A04578
A04578-018-1
部首筆畫  - 11 - 20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風部》。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四十九宥.所救切.頁614
平聲.十八尤.踈鳩切.頁265
平聲.三蕭.先彫切.頁173
平聲.十九侯.先侯切.頁270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彙音寶鑑
卷三.沽上平聲.頁222.右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中華字海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0 17:5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