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為「瘀」之異體,亦為「 」之異體。「瘀」,《說文解字.疒部》云:「 ,積血也,從疒於聲。」隸變作「瘀」。《龍龕手鑑. 部》:「 :俗。瘀:正,於御反, 病積血也。」故「 」可為「瘀」之異體。「 」,《說文解字.肉部》云:「 ,瘦也,從肉 聲,資昔切。 ,古文膌從疒從朿,朿亦聲。」篆文隸變作「膌」,隸定為「瘠」,古文隸變作「 」,故「 」為「瘠」之異體字。又《集韻.去聲.寘韻》云:「 :風疾膚疾。」又於〈入聲.麥韻〉曰:「 、 :瘮 ,寒病,或從敕。」是「 」亦為正字,作「風 膚疾」之意時音「ㄘˋ」,作「瘮 、寒病」時音「ㄙㄜˋ」;《康熙字典.疒部》亦謂:「 :《集韻》:『色責切,音索,瘮 、寒貌。』」故「 」為「 」之部份異體字,「從疒敕聲」,以誌「瘮 ,寒病」之音義。 (二) =>「瘀」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