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
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
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A04557
字號A04557正字 - 07 - 16 
說文釋形
「頤」《說文》古文作「」,篆文作「頤」。
大徐本:(顄)也。象形。凡之屬皆从,篆文,籀文从首。(與之切)
段注本:(顄)也。象形。凡之屬皆从,篆文,籀文从。(與之切)
注音ˊ
漢語拼音
釋義

1.  下巴。《說文解字.部》:「(頤),(顄)也。」《莊子.漁父》:「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君頤始生鬚,我齒清如冰。爾時心氣壯,百事謂己能。」《新唐書.卷八三.諸帝公主列傳.高宗三女》:「主方額廣頤,多陰謀。」

2.  保養。如:「頤養天年」。《龍龕手鑑.頁部》:「頤,養也。」《後漢書.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王符》:「頤育萬民,以成大化。」唐.韓愈〈閔已賦〉:「惡飲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頤神而保年。」

3.  助詞。用於加強語氣,無義。《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夥頤,涉之為王沉沉者!」唐.司馬貞索隱:「按又言『頤』者,助聲之辭也。」

4.  姓。如隋代有頤炅。

A04557
A04557-048
部首筆畫  - 00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部》。

《字彙.臣部》。


A04557
A04557-038
部首筆畫  - 00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異體字手冊.十三畫》。


#「C11178」另兼正字。

注音 ˊ #ㄧˊ
漢語拼音 yí #yí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A04557-038」為「頤」之異體。《說文解字.A04557-038部》云:「也,象形。,篆文,籀文從首。」可知「」意字古作「」,籀作「」而篆作「」,標準字體則作「頤」。今考《異體字手冊.十三畫》云:「A04557-038,頤本字。」《漢語大字典.部》、《中華字海.匚部》亦皆以「A04557-038」同「頤」。按古文頤字作「」,隸變作「」,作「A04557-038」者形訛也,唯後世字書多從之,篆文「」字本當作「」,俗亦改「A04557-038」作「頤」。今以字書有據,因後世字書多沿用之,故可收「A04557-038」字為「頤」字之異體。


#「C11178」另兼正字。
A04557
A04557-043
部首筆畫  - 11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五畫.頤字》引〈唐成王府參軍楊承脩墓誌〉。


A04557
A04557-007
部首筆畫  - 04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頁部》。

《中文大辭典.頁部》。


A04557-047
部首筆畫  - 04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頁部》。

《漢語大字典.頁部》。


#「」另兼正字。

A04557-045
部首筆畫  - 05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之韻.頤字》引〈郎中鄭固碑〉。


#「」另兼正字。

注音 ˊ #ㄔㄜˋ
漢語拼音 yí #chè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頤」之異體。《說文解字.A04557-038部》云:「也,象形。,篆文,籀文從首。」是知「」意字古作「」,籀作「」而篆作「」,標準字體則作「頤」。今考《漢隸字源.平聲.之韻.頤字》引〈郎中鄭固碑〉作「」;《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支韻》引〈漢中郎鄭固碑〉註云:「,即頤。《說文》頤與A04557-038同,諸碑從A04557-038之字或省作正。如熙為,姬為姃之類。」然則「」字亦「頤」字之省體,而可以收為「頤」字之異體者也。


#「」另兼正字。
A04557
A04557-020
部首筆畫  - 05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頤字》引〈隋□靜墓誌〉。


A04557
A04557-027
部首筆畫  - 06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頁部》。

《字彙補.頁部》。

《漢語大字典.頁部》。


A04557
A04557-003
部首筆畫  - 06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頁部》。

《正字通.頁部》。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頤」之異體。「頤」,《說文解字.A04557-038部》云:「也,象形。」別出篆文作「」,籀文作「」;篆文隸變為「」,隸定為「頤」。《字彙.頁部》《正字通.頁部》字形皆作「」。謹按:凡從「A04557-038」之字,以筆勢之小異,亦或作「A04557-038」,故「」為「頤」之異體字無疑。

A04557
A04557-009
部首筆畫  - 06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支韻.頤字》引〈唐葉慧明碑〉。

《龍龕手鑑.頁部》。

《精嚴新集大藏音.頁部》。


A04557
A04557-015
部首筆畫  - 06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頁部.頤字》引〈唐燕紹墓誌〉。


A04557
A04557-019
部首筆畫  - 06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頤字》引〈隋張濤妻禮氏墓誌〉。

《龍龕手鑑.頁部》。


A04557
A04557-005
部首筆畫  - 06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頁部.字》。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頤」之異體。「頤」,《說文解字.A04557-038部》云:「也。」別出篆文作「」,篆文隸定為「頤」。《玉篇.頁部》曰:「,以之切,養也,也,與A04557-038同。」《四聲篇海.頁部》《字彙.頁部》字形皆作「」。謹:「凡從「A04557-038」之字,以筆勢之小異,亦或作「」、「」,故「」、「」皆可收為「頤」之異體。

A04557
A04557-031
部首筆畫  - 07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A04557
A04557-022
部首筆畫  - 07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頁部.頤字》引〈唐盧知宗妻鄭夫人墓誌〉。


A04557
A04557-012
部首筆畫  - 07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頁部.頤字》引〈隋淳于儉墓誌銘〉。

《龍龕手鑑.頁部》。


A04557
A04557-011
部首筆畫  - 07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頁部.頤字》引〈唐王寬墓誌〉。


A04557
A04557-016
部首筆畫  - 07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頤字》引〈魏張盧墓誌〉。


A04557
A04557-044
部首筆畫  - 07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五畫.頤字》引〈唐成王府參軍楊承脩墓誌〉。


A04557-001
部首筆畫  - 07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一.頁部》。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頤」之異體。「頤」,《說文解字.A04557-038部》云:「也,象形。」別出篆文作「」,籀文作「」;篆文隸變作「頤」,籀文隸變作「」。《重訂直音篇.頁部》曰:「:音夷,頜也。卦名。:並同上。」《正字通.頁部》於「頤」下云:「,俗頤字。」謹按:凡從「A04557-038」之字,以筆勢之小異,亦或作「」、「」,故「」、「」皆可收為「頤」之異體字;《異體字字典》字形作「」。

A04557
A04557-013
部首筆畫  - 07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頁部.頤字》引〈唐李毛仁造浮圖記〉。

《龍龕手鏡.頁部》。

《中華字海.頁部》。


A04557
A04557-026
部首筆畫  - 08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頁部》。


A04557
A04557-010
部首筆畫  - 08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頁部.頤字》引〈魏東莞太守秦洪墓誌〉。


A04557
A04557-018
部首筆畫  - 08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頤字》引〈齊高僧護墓誌〉。


A04557
A04557-037
部首筆畫  - 08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五畫.頤字》引〈唐盧知宋妻鄭氏墓誌〉。


A04557
A04557-033
部首筆畫  - 08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彙音寶鑑.居下平聲》。


A04557-042
部首筆畫  - 08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五畫.頤字》引〈唐楊佰龍墓誌〉。

《中華字海.阜部》。


#「」另兼正字。

A04557
A04557-014
部首筆畫  - 08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頁部.頤字》引〈唐幽州節度要籍祖君夫人楊氏墓誌〉。


A04557
A04557-024
部首筆畫  - 05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部.字》。


A04557
A04557-025
部首筆畫  - 05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平聲.之韻》。


A04557
A04557-002
部首筆畫  - 06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首部》。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頤」之異體。「頤」,《說文解字.A04557-038部》云:「也,象形。」別出篆文作「」,籀文作「」;篆文隸變作「頤」,籀文隸變作「」、「」。《字彙.首部》曰:「,籀文字。」《正字通.首部》云:「,籀文A04557-038,篆作。」謹按:「頤」之作「」,乃由右形左聲改為左形右聲後,又易形聲字之形符所致之異形,故「」為「頤」之異體字無疑。

A04557
A04557-030
部首筆畫  - 06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A04557
A04557-004
部首筆畫  - 06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部》。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頤」之異體。「頤」,《說文解字.A04557-038部》云:「也。」別出篆文作「」,籀文作「」;篆文隸定為「頤」,籀文隸變作「」、「」。《類篇.部》「」下曰:「或作。」《重訂直音篇.首部》字形作「」。謹按:「」、「」皆出於籀文之隸變,故為「頤」之異體字無疑。

A04557
A04557-036
部首筆畫  - 06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備考.首部》。

《漢語大字典.首部》。


A04557
A04557-034
部首筆畫  - 06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A04557
A04557-028
部首筆畫  - 07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澤存堂本《玉篇.部.字》。


A04557
A04557-041
部首筆畫  - 07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一.首部》。


A04557
A04557-032
部首筆畫  - 07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部》。


A04557
A04557-023
部首筆畫  - 07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一.首部》。


A04557
A04557-040
部首筆畫  - 07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一.首部》。


A04557
A04557-006
部首筆畫  - 07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首部》。


注音 ˊ
漢語拼音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頤」之異體。「頤」,《說文解字.A04557-038部》云:「也。」別出篆文作「」,籀文作「」,篆文隸定為「頤」,籀文隸變為「」。「」,《字彙補.首部》曰:「,與同。」故「」可收為「頤」之異體字。

A04557
A04557-029
部首筆畫  - 07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隸字源
平聲.七之.頁45.左
平聲.七之.頁46.右
隸辨
卷一.平聲.七之.頁56.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頁部.頁66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六咍.曵來切.頁115
平聲.七之.盈之切.頁55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平聲.四支脂之韻.頁17.左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兩字辨似.頁73
卷一.偏旁相似.頁164
卷二.正譌.頁191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下平聲.頁524.右
卷六.居下平聲.頁525.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一.平聲.七之.頁37.右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