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秋國名。在今山東省北部。《說文.邑部》:「郭,齊之郭氏虛。」清.段玉裁.注:「郭,本國名。…郭國既亡,謂之郭氏虛。…郭氏虛在齊境內。」《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赤者何﹖曹無赤者,蓋郭公也。郭公者何﹖失地之君也。」 2. 兩道城牆中之外牆,即外城。郭,《說文》重文作 ,釋云:「 ,度也,民所度居也,从回,象城 之重,兩亭相對也。」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三國演義》第二回:「適督郵行部至縣,玄德出郭迎接。」 3. 物體外部。通「廓」。《宋書.卷七五.列傳.顏竣》:「元嘉中鑄四銖錢,輪郭形制,與五銖同。」 4. 擴張,擴大。《集韻.入聲.鐸韻》:「郭,張也。」《詩.大雅.皇矣》:「上帝耆之,憎其式廓。」《黃帝素問靈樞集註.卷一一.脹論》:「排藏府而郭胸脇。」 5. 姓。如唐代有郭子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