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逃,退避。同「遁」。如:「遯走」、「遯跡山林」。《說文解字.辵部》:「遯,逃也。」《易經.乾卦》:「不成乎名,遯世無悶。」晉.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一:「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遯棲。」
2.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乾(☰)上,表隱退之象。
=>「遁」之異體。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辵部.遯字》引〈唐潘君夫人牛氏墓誌〉。
《集韻.上聲.混韻》。
「」為「遯」之異體。遯,見《偏類碑別字.辵部》引〈唐潘君夫人牛氏墓誌〉,「」字見《集韻.上聲.混韻》,云:「遯、遁、、,遷也、逃也,或從盾從,亦作。」遯之本義為逃,而字從足盾聲,足辵義近,盾豚音近,為遯之後起形聲字,為遯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隸辨.上聲.混韻.字》引〈鄭烈碑〉。
《經典文字辨證書.辵部》。
《正字通.辵部》。
《五經文字.辶部》。
「遁」為「遯」之異體。遯,見《偏類碑別字.辵部》引〈唐潘君夫人牛氏墓誌〉,「遁」字見《五經文字.辶部》,云:「遯、遁,二同,上、易卦,遯逃也,下、遷也,經典通用之。」遁、遯同為形聲,盾、豚聲韻俱近,故遁為遯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漢隸字源.上聲.混韻.遯字》引〈巴郡太守張納功德敘〉。
《字彙補.辵部》。
《集韻.去聲.恨韻》。
「」為「遯」之異體。遯,見《偏類碑別字.辵部》引〈唐潘君夫人牛氏墓誌〉,「」字見《集韻.去聲.恨韻》,云:「遯、,逃也,古作。」按《說文解字.辵部》篆文本作,隸定作,隸變省作遯,故為遯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四聲篇海.辵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