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4155A04155A04155A04155A04155A04155A04155A04155A04155A04155A04155A04155A04155
A04155A04155A04155A04155A04155A04155A04155A04155A04155
字號A04155正字 - 08 - 12 
說文釋形,失也。从辵、兔。兔謾訑善逃也。(夷質切)
注音ˋ
漢語拼音
釋義

1.  逃亡、逃跑。說文解字.兔部:「逸,失也。謾訑善逃也。」左傳.公八年:「隨師敗績隨侯逸。」北史.卷六.齊本紀.高祖神武帝:「見一赤兔,每搏輒逸。」

2.  奔跑。國語.晉語:「馬逸不能止,三軍從之。」三國吳.韋昭.注:「逸,奔也。」

3.  散失。書經.:「天吏逸德,烈猛火。」

4.  釋放。左傳.成公十六年:「明日復戰,乃逸楚囚。」

5.  放蕩的。戰國策.楚策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

6.  快速的。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列傳:「故英人乘斯時也,猶逸禽之赴深林。」

7.  超群的、超絕的。如:「逸才」。《老殘遊記》第一○回:「六七八段,間以衍,愈轉愈清,其調愈逸。」

8.  隱逸的。如:「逸老」。漢書.卷一○.成帝紀:「故官無廢事,下無逸民。」

9.  舒適、安樂。詩經.小雅.十月之交:「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

10.  隱士。北史.卷三一.列傳.高允:「帝乃虛求,搜賢逸,巖隱投竿,異人並出。」唐.李白〈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朝來果滄洲逸,酤酒提盤飯霜栗。」

11.  過失。書經.盤庚上》:「予亦謀,作乃逸。」漢.孔安國.傳:「逸,過也。」

A04155-027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力部》。

《漢語大字典.力部》。


#「」另兼正字。

A04155
A04155-001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元.熊忠.古今韻會舉要.入聲.質韻》。


注音 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逸」之異體。逸,《說文解字.兔部》:「,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元.熊忠.古今韻會舉要.入聲.質韻》收「」字,云:「逸,通作。」《字彙補.力部》「」下即云:「與逸同,見《韻會》。」《康熙字典.力部》、《漢語大字典.力部》等都收「」字,具言出自《韻會》。蓋「」為從安力之會意字,義與「逸」同。故「」為「逸」之異體字。

A04155
A04155-002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十.四》引〈三體石經.多士〉。

顧氏補刊本《集韻.入聲.質韻》。


注音 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逸」之異體。逸,《說文解字.兔部》:「,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十.四》引〈三體石經.多士〉逸作,《集韻.入聲.質韻》弋質切下收「逸」二字,注云:「《說文》失也,……古作。」「」形蓋由石經字隸定來。然顧氏補刊本《集韻.入聲.質韻》則作「」,《康熙字典.辵部》同,《中文大辭典.爿部》、《漢語大字典.片部》因之,蓋為「」形之訛變。此形既多見於後代文獻,故「」當為「逸」之異體字。

A04155
A04155-019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兔部》。


A04155
A04155-003
部首筆畫  - 12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爿部》。

《康熙字典.備考.爿部》。


注音 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逸」之異體。逸,《說文解字.兔部》:「,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卷十.四》引〈三體石經.多士〉逸作,《集韻.入聲.質韻》弋質切下收「逸」二字,注云:「《說文》失也,……古作。」《類篇.兔部》作「」,《四聲篇海.爿部》作「」,《康熙字典.備考.爿部》作「」,蓋皆由「」形來,而形或稍有差訛。故「」當為「逸」之異體字。

A04155
A04155-018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入聲.質韻》。


A04155
A04155-013
部首筆畫  - 02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矢部》。


=>」之異體。

注音 (一)ㄧˋ (二)ㄧˋ
漢語拼音 (一)yì (二)yì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

」為「逸」之異體。逸,《說文解字.兔部》:「,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中華字海.矢部》「」下云:「同逸。見《龍龕》。」考《龍龕手鑑.力部》「劮」下云:「正音,豫也,弄也。」並收「」為「劮」之俗字。然《漢隸字源.入聲.質韻》逸,有作「」者,注云:「石經《尚書》『艱難乃』《說文》:失也。通作。」可知「」實由「」形省變而來。故「」當為「逸」之異體字。

()

=>」之異體。

A04155
A04155-016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逸字》引〈魏齊郡王祐造象記〉。


A04155
A04155-004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質韻.逸字》引〈東魏武定二年邑主造像頌〉。

《敦煌俗字譜.部.逸字》引〈祕20.060.左5〉。


注音 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逸」之異體。逸,《說文解字.兔部》:「,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金石文字辨異.入聲.質韻》引〈東魏武定二年邑主造像頌〉「逸」字有作「」者,《敦煌俗字譜.辵部》「逸」亦有作「」者,蓋右形「兔」字省變為「」。「」當為「逸」之異體字。

A04155
A04155-014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質韻.逸字》引〈北魏熙平二年齊郡王造像記〉。

《六朝別字記新編.齊郡王祐造象》。


A04155
A04155-007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逸字》引〈隋翟突娑墓誌〉。


注音 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逸」之異體。逸,《說文解字.兔部》:「,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碑別字新編.十二畫》逸字引〈隋翟突娑墓誌〉作「」,「」形蓋「逸」「」之省。「」當為「逸」之異體字。

A04155
A04155-008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部.逸字》引〈中119.118.上-1〉。

《干祿字書.入聲》。


注音 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逸」之異體。逸:《說文解字.兔部》:「,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隸辨.入聲.質韻》引〈劉熊碑〉,「逸」作,《敦煌俗字譜.辵部》「逸」或作「」(中119.118.上-1),《干祿字書.入聲》於「逸」二字下云:「上通下正」;《俗書刊誤.卷四.入聲.質韻》「逸」下注云:「俗作,非。」可知逸或有作「」「」二形者,均當為「逸」之異體字。

A04155
A04155-024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部.逸字》引〈祕14.125.右6〉。


A04155
A04155-015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質韻.逸字》引〈東魏高湛墓誌銘〉。


A04155
A04155-006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逸字》引〈魏元愔墓誌〉。


注音 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逸」之異體。逸,《說文解字.兔部》:「,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碑別字新編.十二畫》引〈魏元愔墓誌〉逸作「」,蓋由「逸」「」省變而來。故「」當為「逸」之異體字。

A04155
A04155-010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彙音寶鑑.巾下入聲》。


注音 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逸」之異體。逸,《說文解字.兔部》:「,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彙音寶鑑.巾下入聲》收「」字,下云:「起也、從也、奔也、隱也。」當即「逸」字。蓋右上「」形訛變與「刀」同化成「」。「」當為「逸」之異體字。

A04155
A04155-026
部首筆畫  - 08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部》。


A04155
A04155-005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逸字》引〈魏寇憑墓誌〉。


注音 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逸」之異體。逸,《說文解字.兔部》:「,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偏類碑別字.辵部》「逸」下引〈魏寇憑墓誌〉作「」。考「逸」,古多作「」形(見《漢隸字源.入聲.質韻》引〈樊毅脩華嶽碑〉、《隸辨.入聲.質韻》引〈劉熊碑〉),而所從之「免」與「勉」音同,形亦或有相貸者,如「挽」或作「」,故「逸」亦偶「」形者。故「」當為「逸」之異體字。

A04155
A04155-009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入聲》。


注音 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逸」之異體。逸,《說文解字.兔部》:「,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干祿字書.入聲》「逸」作「」,《集韻.入聲.質韻》、《俗書刊誤.卷四.入聲.質韻》等同,「兔」字中皆不連筆作「」。今既定「逸」為正字,故「」當為「逸」之異體字。

A04155
A04155-012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注音 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逸」之異體。逸,《說文解字.兔部》:「,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龍龕手鏡.辵部》收「」「」二字,注云:「音。」《四聲篇海.辵部》收「」字,音「羊吉切」,《重訂直音篇.卷三.辵部》收「」字,以為同「逸」字。《中華字海.辶部》收「」「」二字,以為「同逸」。徵諸文獻,「」「逸」同字,《龍龕手鏡.辵部》又視「」「」為一字,故」亦當為「逸」之異體字。

A04155
A04155-023-1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部》。


A04155
A04155-011-1
部首筆畫  - 1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注音 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逸」之異體。逸,《說文解字.兔部》:「,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龍龕手鏡.辵部》收「」「」二字,下云:「二俗,音。」「」,《四聲篇海.辵部》作「」,下云:「音」。《重訂直音篇.卷三.辵部》收「」字,以為同「逸」。故知「」「」「」皆為「逸」之異體字。

A04155
A04155-021-1
部首筆畫  - 1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隸字源
隸辨
卷五.入聲.五質.頁670.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入聲.頁16.右
新加九經字樣
兔部.頁39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入聲.五質.弋質切.頁668
顧氏補刊本.卷九.頁1385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五.入聲.五質.頁93.左
六書正譌
入聲.四質櫛術韻.頁166.左
俗書刊誤
卷四.入聲.二質.頁557.下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兔部.頁3.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四.巾下入聲.頁339.左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0: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