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釋、評說事理。《說文解字.言部》:「詮,具也。」清.段玉裁.注:「許意謂詮解。」《晉書.卷四五.列傳.武陔》:「文帝甚親重之,數與詮論時人。」唐.元稹〈解秋〉詩一○首之一○:「我懷有時極,此意何由詮!」
2. 真理。《淮南子.兵略》:「發必中詮,言必合數。」唐.杜甫〈秋日夔州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詮。」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詮字》引〈魏□□墓誌〉。
《六朝別字記新編.趙阿歡造象〉。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碑別字新編.十六畫.詮字》引〈魏青州刺史元湛墓誌〉。
《偏類碑別字.言部.詮字》引〈魏皇甫驎墓誌銘〉。
《龍龕手鑑.言部》。
「」為「詮」之異體。大徐本《說文解字.言部》:「、具也。從言全聲。」《龍龕手鑑.言部》:「,取全反,敘也,明也,次也,平也,證也,衡也。」《玉篇.言部》:「詮,七全切,具也,評也。」《廣韻.平聲.仙韻》:「,平也。《說文》:具也。」按:《異體字例》:凡全形多作全。此字之形,《龍龕手鑑》、《廣韻》作「」,《玉篇》作「詮」,正合於《異體字例》,今定作「詮」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