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
(1)出家人之法衣。梵語kaṣāya之音譯詞。意為非正色。佛教戒律規定,出家人所穿衣服,須雜色,不可著正色衣服。晉.竺僧度〈答楊苕華書〉:「披袈裟,振錫杖,飲清流,咏波若。」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卷五.凝雲寺》:「雨止,佛在石下,東面而坐,晒袈裟。」亦稱為「福田衣」、「蓮華衣」、「水田衣」、「無垢衣」。
(2)毛衣。見《集韻.平聲.麻韻》:「(袈),毛衣謂之(袈)裟,或作毠、袈。」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毛部》。
(一)
「」為「袈」之異體。「袈」字未見於《說文》。《字彙.衣部》「袈」:「居牙切,音嘉。袈裟,胡衣。」
「」字見《四聲篇海.毛部》,音義與「毠」同。《重訂直音篇.卷七.毛部》並引「」、「毠」同「」。又《康熙字典.毛部》「毠」字下注云:「毛衣謂之裟,或作毠,亦作袈。……裟即袈裟。古織毛為之,故從毛,後用布,故從衣」。
字書所錄,則「、、」,與「毠、袈」相同,且「裟、毠、裟」,即「袈裟」也。或從毛作「、、毠」,或從衣作「、袈」實無別也。
據此以「」為「袈」之異體。
(二)
=>「毠」之異體。
《類篇.衣部》。
《集韻.平聲.麻韻》「、毠、袈」,注云:「毛衣謂之裟,或作毠、袈」。《類篇.衣部》「、袈」注云:「居牙切。毛衣謂之裟,或作袈」。《康熙字典.衣部》袈,並引《類篇》本作。《異體字手冊.十一畫》「袈」下收「」字。《佛教難字字典.衣部》「袈」亦收「」。
「」既同「袈」,字書有據,故以為「袈」字之異體也。
#「」另兼正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