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143A03143A03143
字號A03143正字 - 08 - 14 
說文釋形大徐本:,青絲綬也。从糸,侖聲。(古還切)
段注本:,糾青絲綬也。从糸,侖聲。(古還切)
注音(一)ㄌㄨㄣˊ (二)ㄍㄨㄢ
漢語拼音(一)lún (二)guān
釋義

()ㄌㄨㄣˊ

1.  青色絲帶。說文解字.:「,青絲也。」後漢書.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仲長統》:「身無半通青綸之命,而竊三辰龍章之服。」

2.  粗絲線,多指釣魚線。禮記.:「王言如,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孔穎達.疏:「王言初出,微細如絲,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漸大,如似綸也。言綸麤於絲。」東周戰國.宋玉〈釣賦〉:「所謂善釣者,其竿非竹,其綸非絲。」

3.  絲絮清.孫詒讓墨子閒詁.卷六.節葬下》:「綸組節約,車馬藏乎又必多為屋幕」清.孫詒讓.注:「許注:『絮也.束,縛也。」後漢書.卷三.孝章帝紀》癸巳,詔齊相省冰紈、方空吹綸絮。」唐.李賢.注:「似絮而細。

4.  皇帝之喻旨。唐.王勃〈春思賦〉:「朝昇玉署調天紀,夕閨奉帝綸。」元.貢奎〈敬亭山〉詩:「增秩睹隆典,綸音播明。」

5.  姓。如三國時魏國有綸直

()ㄍㄨㄢ

1.海草名。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晉.郭璞.注:「中草生彩理有象之者因以名。」字彙.「(綸)又草名,生海中,彩理有象綸者,故以綸名。」

2.以青絲帶做成之頭巾,稱為「綸巾」。相傳為諸葛亮所製,亦稱「諸葛巾」。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三國演義》第三八回:「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A03143
A03143-004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糸部》。


A03143
A03143-002
部首筆畫  - 05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糸部》。

▲「」字音讀為ㄍㄨㄢ時,為「綸」之異體。


注音 ㄍㄨㄢ
漢語拼音 guān
研訂者 李鍌
內容

《說文解字.糸部》:「,青絲綬也。從糸,侖聲。古還切。」《字彙.糸部》:「綸巾,楊升菴改作巾。」《正字通.糸部》:「楊慎曰:綸巾,當作巾。綸自綸,音關,不可混用。按〈說文〉綸,青絲綬,從糸,侖聲。孫愐,古還切,無別作者。〈正韻〉綸在八真,附十刪關部者,今音同義不改字。今楊氏引〈說文〉青綬改作,誤以為綸。〈仲長統傳〉無半通青綸之命,竊三辰龍章之服。本作綸。楊氏引此為證,復改為青即綸之訛無疑。蓋〈說文〉綸,篆作,楊或見俗本〈說文〉去其上體,存其下體,故固孫愐之音關,綸篆之似,謬謂與綸別。觀楊氏所引〈說文〉綸,訓以〈說文〉音關,不詳考〈說文〉有綸無,益信其非確有所據也。楊說非。」《字彙補.糸部》:「,姑還切,音關。巾世誤作綸巾,楊升菴說。」

按依《廣韻》綸有二音,一音鰥,義為絲綸,見平聲諄韻;一音倫,義為青絲綬,見平聲山韻。「綸巾」之作「」,依《正字通》之說,當為訛字。然楊慎既曰:「綸巾,當作巾。」書「綸」為「」,於是「」乃為「綸」之異體,惟只限於「綸巾」,音ㄍㄨㄢ。青絲綬之「綸」音ㄌㄨㄣˊ,則不與焉。

」字音讀為ㄍㄨㄢ時,為「綸」之異體。

A03143
A03143-003
部首筆畫  - 09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糸部.綸字》引〈唐周夫人墓誌〉。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漢簡文字類編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八諄.龍春切.頁124
平聲.二十三魂.盧昆切.頁142
平聲.二十八山.姑頑切.頁155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上.頁45
彙音寶鑑
卷一.君下平聲.頁16.右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5: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