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彩線編成的圓形繩帶。《說文解字.糸部》:「紃,圜采也。」《禮記.內則》:「織紝組紃。」唐.孔穎達.正義:「組是綬也。然則薄闊為組,似繩者為紃。」《荀子.富國》:「致忠信、期文理,布衣紃屨之士誠是,則雖在窮閻漏屋,而王公不能與之爭名。」唐.楊倞.注:「紃,絛也,謂編麻為之麤繩之屨也。」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糸部》。
《字彙補.糸部》。
《漢語大字典.糸部》。
「」為「紃」之異體。紃,《說文.糸部》:「,圜采也。從糸,川聲。」《龍龕手鏡.糸部》《龍龕手鑑.糸部》正體「紃」上列俗體「」。《字彙補.糸部》:「,與紃同。」末筆鈎起。或由《龍龕》字形而成。《康熙字典.備考.糸部》:「,《篇海類編》:同紃。」「」之聲符由俗體稍變而成,故可定「」為「紃」之異體。
《集韻.平聲.諄韻》。
《正字通.糸部》。
《中文大辭典.糸部》
(一)
「」為「紃」之異體。紃,《說文.糸部》:「,圜采也。從糸,川聲。」《集韻.平聲.諄韻》:「紃絢,《說文》:圜采也。一曰絛也。《儀禮》作絢。」《中文大辭典.糸部》:「紃,與絢、同。」亦引《集韻》。按「」屬聲符變易之新構字。可定「」為「紃」之異體。
(二)
=>「絢」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