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ㄑㄧㄢˊ 古代祭祀時,將肉沉於湯內使半熟。《集韻.平聲.鹽韻》:「燖,沈肉於湯也。或作煔。」東周戰國.屈原〈大招〉:「炙鴰烝鳧,煔鶉敶只。」亦作「燖」。 (二)ㄕㄢ 木名,今作杉。《爾雅.釋木》:「柀,煔。」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三○.爾雅音義下》:「煔,字或作杉。」 =>「杉」之異體。 (三)ㄕㄢˋ 1.閃爍。《說文解字.炎部》:「煔,火行也。」清.徐灝《說文解字注箋》:「煔,此即今之閃字。」 2.火光。《玉篇.炎部》:「煔,火光也。」 (四)ㄊㄧㄢˋ 火行。《集韻.去聲.枮韻》:「煔,火行也。」 (五)ㄕㄚ =>「杉」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