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166A02166A02166A02166A02166
字號A02166正字 - 05 - 08 
說文釋形,水涌流也。从水,皮聲。(博禾切)
注音(一)ㄅㄛ (二)ㄆㄛ
漢語拼音(一)bō (二)pō
釋義

()ㄅㄛ

1.  水因湧流或風產生起伏。如:「水波」、「隨波逐浪」。《說文解 字.水部》:「波,水涌流也。」漢.枚乘〈七發〉:「紛紛翼翼、波湧雲亂。」宋.蘇軾〈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2.  擴及、影響。如:「波及鄰舍」。《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這時正因合外國交涉,處處吃虧,外國人犯了中國的法,辦不得,中國人犯了外國的法,那是沒有一線生機的,甚至波及無辜。」

3.  變化。如:「物價波動」、「軒然大」。清.珠泉居士《雪鴻小記》:「花天變態,情海生。」《紅樓夢》第九四回:「頭裡在這裡吃飯的倒先別問去,找不成再惹出些風波來更不好了。」

4.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東周戰國.宋玉〈神女賦〉:「望余帷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年約十三四,嬌流慧,細柳生姿。」

5.  跑。唐.韓愈〈論佛骨表〉:「老少奔波,棄其業次。」明.李翊《俗呼小錄》卷一:「跑謂之波。」

6.  逃。《法苑珠林.卷二六.敬法篇.謗罪部》引南朝齊.王琰《冥祥記》:「蘇峻之亂,都邑人士皆東西波遷。」《樂府詩集.卷二五.企喻歌辭.橫吹曲辭五.四曲之一》:「鷂子經天飛,群雀兩向波。」

7.  永字八法之一。亦稱為「捺」、「磔」。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王右軍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

8.  物理學上指由彈性體振動所產生像波浪一樣起落之現象。如:「光波」、「電波」。

9.  量詞。用於計算接續之情勢。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10.  助詞。元曲科白中,用於句中或句末,相當於「吧」。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心波學士!我願為之,並不推辭,自有言語。」

11.  姓。如漢代有波俊。

()ㄆㄛ,ㄅㄛ之又音。

A02166
A02166-003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八畫.波字》引〈魏元誕墓誌〉。


A02166
A02166-006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中國書法大字典.水部》。


A02166
A02166-005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水部.波字》引〈中53.438.上5〉。


A02166
A02166-004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異體字手冊.八畫》。


A02166
A02166-001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水部》。


注音 (1)ㄅㄛ (2)ㄆㄛ
漢語拼音 (1)bō (2)pō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波」之異體。「波」之篆文,段注本《說文解字.水部》作「」,曰:「水涌流也。從水皮聲。」(木徐本篆文作「」)「」字見《正字通.水部》,曰:「波本字。」《康熙字典.水部》、《中文大辭典.水部》並同。按:「波」之篆文作「」,楷定當作「」者是,故云「本字」是也,其作「波」,乃形變之俗也,今既以「波」為正,則本字之「」為其異體是也,故可收。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八戈.頁156.右
平聲.八戈.頁156.右
隸辨
卷一.平聲.五支.頁32.左
卷二.平聲.八戈.頁214.左
碑別字新編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八戈.逋禾切.頁198
平聲.五支.斑糜切.頁32
去聲.五寘.被義切.頁472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彙音寶鑑
卷三.高上平聲.頁288.右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二.平聲.九戈.頁98.左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