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叩、擊。《說文解字.攴部》:「敲,橫擿也。」唐.李商隱〈北青蘿〉詩:「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籐。」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詩:「不問人家與僧捨,拄杖敲門看修竹。」
2. 揩油、訛詐、勒索。《孽海花》第七回:「若碰著公子哥兒朦懂貨,那就整千整百的敲竹槓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這個處分,如何擔得起?所以部裡就借此敲詐了。」
3. 短杖。漢.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以鞭笞天下。」唐.李善.注:「臣瓚以為:『短曰敲,長曰扑。』」
〔關鍵文獻〕
《字彙.手部》。
(二)
「」為「敲」之異體。《集韻.平聲.爻韻》云:「、摮、:丘交切,《說文》:橫擿也。或作摮、。」《類篇.攴部》曰:「:丘交切,《說文》:橫擿也。」字形作「」。又〈手部〉云:「摮、:丘交切,橫撾也,或作、摮。」《字彙.手部》於「搞」下謂:「又丘交切,音敲,義同。」《正字通.手部》曰:「搞:與敲通。」《康熙字典.手部》遂謂「搞」同「敲」。故「搞」、「」可收為「敲」之異體字。
(一)
=>「搞」之異體。
《集韻.平聲.爻韻》。
《正字通.手部》。
《龍龕手鑑.髙部》。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譌》。
《字彙補.攴部》。
《中文大辭典.攴部》。
《龍龕手鑑.攴部》。
《廣韻.平聲.肴韻》。
「」為「敲」之異體。「敲」,《說文解字.攴部》云:「,橫擿也,從攴髙聲。」隸變作「敲」,《龍龕手鑑.攴部》曰:「,口交反,擊頭也。」《廣韻.平聲.肴韻》及《去聲.效韻》並收「」字。謹按:凡從「高」之字,以筆勢之小異,亦或作「髙」,故「」為「敲」之異體字無疑。
《玉篇.攴部.字》。
《集韻.去聲.效韻》。
《重訂直音篇.卷三.攴部》。
《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五.德光太子經》。
《玉篇.殳部.毃字》。
《中華字海.高部》。
《康熙字典.殳部》。
《異體字手冊.十四畫》。
《俗書刊誤.卷一.平聲.爻韻》。
《康熙字典.攴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