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1379B01379B01379B01379B01379B01379B01379
字號B01379正字 - 10 - 13 
說文釋形「搊」《說文》不錄。
注音ㄔㄡ
漢語拼音chōu
釋義

1.  用手指撥弄樂器。如:「搊琵琶」。《玉篇.手部》:「搊,手搊。」《新唐書.卷二一.禮樂志十一》:「五絃,如琵琶而小,北國所出,舊以木撥彈,樂工裴神符初以手彈,太宗悅甚,後人習為琵琶。」元.張可久〈憑欄人.江水澄澄江月明〉曲:「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箏。」

2.  束緊。如:「搊帶」。《集韻.平聲.尤韻》:「搊,《博雅》:『搊,拘也。』」唐.陸龜蒙〈新夏東郊閒泛有懷襲美〉詩:「經略彴時冠暫亞,佩笭箵後帶頻搊。」

3.  翻、掀。如:「將箱子搊過來。」《醒世姻緣傳》第四○回:「說著,打發婆子上了騾子,給他搊上衣裳。」

4.  攙扶。《金瓶梅》第二一回:「這個李大姐只相個瞎子,行動一磨趄子就倒了;我搊你去,倒把我一腳在雪裡。」

5.  編造、胡謅。同「謅」。《醉醒石》第八回:「又搊一個笑話,用著句浣紗曲子。」

B01379
B01379-004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手部》。

《中華字海.扌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注音 ㄔㄡ
漢語拼音 chōu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搊」之異體。「搊」字見《玉篇.手部》,曰:「楚尤切,手搊。」《廣韻.平聲.虞韻》曰:「解也。」而《集韻.平聲.尤韻》則引《博雅》曰:「搊,拘也。」

」字見《龍龕手鑑.手部》,以為「」之俗體,《中華字海.扌部》以為同「搊」。

按:「搊」從芻聲,芻之篆文作「」,而古文字作「」、《睡虎地簡.二四.二五》作「」,其後或形變作「」,是以「」為「搊」之異體;「」又省變作「」,則「搊」之作「」,形變雖甚,然考之形改之跡,猶知其為同,是為異體可從,故可收。

B01379
B01379-007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上聲.有韻》。

《康熙字典.手部》。

《中文大辭典.手部》。


#「C04169」另兼正字。

B01379
B01379-005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手部》。

《廣韻.平聲.尤韻》。

《重訂直音篇.卷二.手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注音 ㄔㄡ
漢語拼音 chōu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搊」之異體。「搊」字見《玉篇.手部》,曰:「楚尤切,手搊。」《廣韻.平聲.虞韻》曰:「解也。」而《集韻.平聲.尤韻》則引《博雅》曰:「搊,拘也。」

」字見《龍龕手鑑.手部》,以為「」之異體,《廣韻.平聲.尤韻》以為「搊」之俗,《集韻.平聲.尤韻》、《類篇.手部》並同。

按:「搊」從芻聲,芻之篆文作「」,而古文字作「」,《睡虎地簡.二四.二五》作「」,其後或形變作「」,是以「」為「搊」之異體;「」又省變作「」,則「搊」之作「」,形變雖甚,然考之形改之跡,猶知其為同,是為異體可從,故可收。

B01379
B01379-001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手部》。

《字彙補.手部》。

《漢語大字典.手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注音 ㄔㄡ
漢語拼音 chōu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搊」之異體。「搊」字見《玉篇.手部》,曰:「楚尤切,手搊。」《廣韻.平聲.虞韻》曰:「解也。」而《集韻.平聲.尤韻》則引《博雅》曰:「搊,拘也。」

」字見《字彙補.手部》,曰:「與搊同。」《中文大辭典.手部》並同。

按:「」字,《龍龕手鑑.手部》、《四聲篇海.手部》皆作「」,當是一字。又「搊」從芻聲,芻之篆文作「」,而古文字作「」、《睡虎地簡.二四.二五》作「」,而後或省改作「」,則「搊」之作「」,形改雖大,然考之形變之跡,猶知其為同,是為異體可從,故可收。

B01379
B01379-002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手部.搊字》。

《宋元以來俗字譜.手部》引〈太平樂府〉。


注音 ㄔㄡ
漢語拼音 chōu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搊」之異體。「搊」字見《玉篇.手部》,曰:「楚尤切,手搊。」《廣韻.平聲.虞韻》曰:「解也。」而《集韻.平聲.尤韻》則引《博雅》曰:「搊,拘也。」

」字見《玉篇.手部》,以為「搊」之俗體,《宋元以來俗字譜.手部》引〈太平樂府〉並同。

按:「搊」從芻聲,芻之篆文作「」,而古文字作「」、《睡虎地簡.二四.二五》作「」,而後或省改作「」,又省作「」,則「搊」之作「」,形改雖大,然考之形變之跡,猶知其為同,是為異體可從,故可收。

B01379
B01379-003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手部》。

《康熙字典.手部》。

《中文大辭典.手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注音 ㄔㄡ
漢語拼音 chōu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搊」之異體。「搊」字見《玉篇.手部》,曰:「楚尤切,手搊。」《廣韻.平聲.虞韻》曰:「解也。」而《集韻.平聲.尤韻》則引《博雅》曰:「搊,拘也。」

」字見《龍龕手鑑.手部》,曰:「楚尤反,手也。」《四聲篇海.手部》並同,《康熙字典.手部》則引《篇海》曰:「,與搊同。」《中文大辭典.手部》並同。

按:「搊」從芻聲,芻之篆文作「」,而古文字作「」、《睡虎地簡.二四.二五》作「」,其後或形變作「」,則「搊」之作「」,形改雖大,然考之形變之跡,猶知其為同,是為異體可從,故可收。

B01379
B01379-006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手部》。

《中華字海.扌部》。


注音 ㄔㄡ
漢語拼音 chōu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搊」之異體。「搊」字見《玉篇.手部》,曰:「楚尤切,手搊。」《廣韻.平聲.虞韻》曰:「解也。」而《集韻.平聲.尤韻》則引《博雅》曰:「搊,拘也。」

」字見《四聲篇海.手部》,曰:「仞九切。」而《中華字海.扌部》則引《篇海》曰:「,同『搊』。」

按:《四聲篇海》僅記「」之音讀,而無釋義,若審其形構,「」恐是「搊」之增形而變者,此或《中華字海》以為同字是也,則「」為「搊」之異體,文獻有據,故可收。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虞.莊俱切.頁81
平聲.十八尤.初尤切.頁265
上聲.四十四有.側九切.頁434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彙音寶鑑
卷六.ㄐ上平聲.頁536.右
異體字手冊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中華字海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0: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