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1291A01291A01291A01291A01291A01291A01291A01291A01291A01291A01291A01291A01291A01291
A01291A01291A01291A01291A01291
字號A01291正字 - 08 - 11 
說文釋形大徐本:,行有所得也。从彳,聲。,古文省彳。(多則切)
段注本:,行有所得也。从彳,聲。,古文省彳。(多則切)
注音(一)ㄉㄜˊ (二)ㄉㄟˇ (三).ㄉㄜ
漢語拼音(一)dé (二)děi (三)de
釋義

(一)ㄉㄜˊ

1. 獲取。與「失」相對而言。《說文解字.彳部》:「得,行有所得也。」《孟子.告子上》:「求則得之,捨則失之。」《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呂蒙》:「蒙曰:『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2. 快意、滿足。《史記.卷六二.管晏列傳.晏嬰》:「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3. 符合、適宜。如:「得體」、「得法」、「得宜」。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禰衡代書,親疏得宜,斯又尺牘之偏才也。」《宋史.卷三六五.列傳.岳飛》:「飛還兵於舒以俟命,帝又賜札,以飛小心恭謹、不專進退為得體。」

4. 投合、契合。《字彙.彳部》:「得,合也,人相契合曰相得。」《左傳.桓公六年》:「少師得其君。」《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賓主甚是相得。」

5. 可以、能夠。如:「得過且過」、「不得抽菸」、「得饒人處且饒人」、「所有員工均得摸彩」。《論語.述而》:「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唐.李白〈江夏行〉:「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

6. 相當於「何」、「豈」、「那」、「怎」、「難道」等,表示反詰的語氣。唐.杜甫〈後苦寒行〉二首之二:「巴東之峽生凌澌,彼蒼回軒人得知。」

7. 置於動詞之後,無義。唐.杜甫〈絕句漫興〉詩九首之二:「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8. 只要,亦作「但得」。《金瓶梅》第三回:「便得一片橘皮吃,切莫忘了洞庭河;這條計,乾娘,幾時可行?」

(二)ㄉㄟˇ

應該、必須、需要。如:「你總得讓我把話說完。」《紅樓夢》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個工夫纔回來。」

(三).ㄉㄜ

助詞。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面,表示結果或性狀。如:「跑得快」、「覺得很好」、「美得冒泡」。

A01291
A01291-003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彳部.得字》引〈魏李仲琁脩孔廟碑〉。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得字》引〈隋宮人蕭氏墓誌〉。


注音 (1)ㄉㄜˊ (2).ㄉㄜ (3)ㄉㄞˇ (4)ㄉㄟˇ
漢語拼音 (1)dé (2)de (3)dǎi (4)děi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得」之異體。「得」,《說文解字.彳部》篆體作「」,從彳A01291-013聲;隸變作「」,隸定作「得」。《偏類碑別字.彳部》引〈魏李仲琁脩孔廟碑〉作「」,《碑別字新編.十一畫》引〈隋宮人蕭氏墓誌〉作「」。謹按:凡從「彳」之字,以字形相近,亦或作「」,故「」可收為「得」之異體字。 

A01291
A01291-016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彳部.得字》引〈魏廣川孝王元煥墓誌〉。


A01291
A01291-010
部首筆畫  - 08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得字》引〈魏元壽安墓誌銘〉。


A01291
A01291-001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書正.入聲.職德韻》。


注音 (1)ㄉㄜˊ (2).ㄉㄜ (3)ㄉㄞˇ (4)ㄉㄟˇ
漢語拼音 (1)dé (2)de (3)dǎi (4)děi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得」之異體。「得」,《說文解字.彳部》曰:「,行有所得也,從彳A01291-013聲。多則切。,古文省彳。」篆文隸變為「」,隸定為「得」;古文隸變為「A01291-013」。《六書正.入聲.職德韻》云:「,取也,從貝從又,以手持貝,之意也,隸作得。」《正字通.又部》遂據以取「」字,曰:「,得本字。」謹按:《正》以古文「A01291-013」之結構從「以手持貝」而不為「從見寸」,實為的當之論,《甲骨文字集釋.卷二》「得」下引甲文有「」等形,又引羅振玉《增訂殷虛文字考釋》曰:「此從又持貝,得之意也。或增彳,許書古文從見,殆從貝之訛。」其說信然。故「」為「得」之異體字無疑。

A01291
A01291-008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貝部》。


注音 (1)ㄉㄜˊ (2).ㄉㄜ (3)ㄉㄞˇ (4)ㄉㄟˇ
漢語拼音 (1)dé (2)de (3)dǎi (4)děi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為「得」之異體。音ㄉㄜˊ.ㄉㄜㄉㄞˇㄉㄟˇ

《字彙補.貝部》:「,《說文長箋》得字。」

按:「得」字《說文》載古文省彳作「」,小篆形體作「」,從見寸會意。今「」字,則易「寸」為「又」,寸又同類,故其構字之意相同。

A01291
A01291-020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段注本《說文.見部》。

《漢語大字典.日部》。


#「C02559」另兼正字。
=>」之異體。

A01291
A01291-011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寸部》。


A01291
A01291-009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入聲.德韻》。


=>C02559」之異體。

注音 (一)(1)ㄉㄜˊ (2).ㄉㄜ (3)ㄉㄞˇ (4)ㄉㄟˇ (二)(1)ㄉㄜˊ (2)ㄞˋ
漢語拼音 (一)(1)dé (2)de (3)dǎi (4)děi (二)(1)dé (2)ài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

」為「得」之異體。音ㄉㄜˊ(2).ㄉㄜㄉㄞˇㄉㄟˇ

《集韻.入聲.德韻》:「得,或作。」《類篇.見部》:「,行有所得也。」按:「A01291-013」字從見寸會意,易目為,則成,「A01291-013」為「得」之異體,「A01291-013」、「」同字,「」亦「得」之異體。

()

=>C02559」之異體。

A01291
A01291-007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緝韻.得字》引〈唐碧落碑〉。


A01291
A01291-012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得字》引〈唐程造橋碑〉。

《中華字海.彳部》。


A01291
A01291-005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彳部》。

《中文大辭典.彳部》。


A01291
A01291-018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得字》引〈隋唐該墓誌〉。

《中華字海.彳部》。


A01291
A01291-002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入聲.德韻》。


注音 (1)ㄉㄜˊ (2).ㄉㄜ (3)ㄉㄞˇ (4)ㄉㄟˇ
漢語拼音 (1)dé (2)de (3)dǎi (4)děi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得」之異體。「得」,《說文解字.彳部》云:「,行有所得也,從彳A01291-013聲。」隸變作「」,隸定作「得」。《五經文字.彳部》曰:「、得:上《說文》,下《石經》。」《集韻.入聲.德韻》云:「A01291-013、得:《說文》:『行有所得也。』古省,或作、得。」《字彙補.彳部》謂:「:得本字,古又作A01291-013。」謹按:「」既為「得」之本字,自可收為「得」之異體字。

A01291
A01291-014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彳部》。

《中華字海.彳部》。

《重訂直音篇.卷三.彳部》。


A01291
A01291-017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彳部.得字》引〈隋曹植碑〉。

《中華字海.彳部》。


A01291
A01291-015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得字》引〈民國陳侃烈士紀念碑〉。

《宋元以來俗字譜.彳部》引〈東記〉等。


A01291-006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彳部》引〈古今雜劇〉等。


#「」另兼正字。

注音 ㄉㄜˊ #ㄉㄜˊ
漢語拼音 dé #dé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淂」為「得」之異體。音ㄉㄜˊ.ㄉㄜㄉㄞˇㄉㄟˇ

《說文解字.彳部》:「,行有所得也。從彳A01291-013聲。,古文省彳。」徐鉉多則切,今音ㄉㄜˊ

《宋元以來俗字譜.彳部》引〈古今雜劇〉等,有作「淂」者,《金石文字辨異.入聲.緝韻.得字》引〈唐淨域寺法藏禪師塔銘〉作「淂」。

按:《隸辨.入聲.德韻.得字》引〈華山廟碑〉作「」,左「彳」旁形體略近,易訛成「」,從彳從遂有相通者。又「得」、「淂」本二字,以皆從「聲」,故得相同。

#「」另兼正字。

A01291
A01291-019
部首筆畫  - 03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見部》。

《字彙.見部》。


=>C02559」之異體。

A01291
A01291-013
部首筆畫  - 03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見部》。


=>C02559」之異體。

注音 (一)(1)ㄉㄜˊ (2).ㄉㄜ (3)ㄉㄞˇ (4)ㄉㄟˇ (二)(1)ㄉㄜˊ (2)ㄞˋ
漢語拼音 (一)(1)dé (2)de (3)dǎi (4)děi (二)(1)dé (2)ài
研訂者 張文彬
內容

()

A01291-013」為「得」之異體。音ㄉㄜˊ.ㄉㄜㄉㄞˇㄉㄟˇ

《集韻.入聲.德韻》:,古省作A01291-013,或作得。今作得,則A01291-013為得之古文。

《字彙.見部》:「A01291-013,古文得字。」《正字通.見部》:「A01291-013,同得。」

按:「A01291-013」為「得」之古文,已見栽於《說文》,《說文》「A01291-013」篆凡兩出,一見於「見」部,義為「取」;一見於「彳」部,為得之古文,義為行有所得。蓋古字先有「」(A01291-013),義為得取,其後行有所得義乃就「」加「彳」而成「得」,得遂包義而專行。

()

=>C02559」之異體。

A01291
A01291-004
部首筆畫  - 03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貝部.字》。


注音 (1)ㄉㄜˊ (2).ㄉㄜ (3)ㄉㄞˇ (4)ㄉㄟˇ
漢語拼音 (1)dé (2)de (3)dǎi (4)děi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得」之異體。「得」,《說文解字.彳部》篆體作「」,從彳A01291-013聲。隸變作「」,隸定作「得」。《龍龕手鑑.貝部》曰:「,音得。」《玉篇.貝部》云:「,都勒切,今作得。」《字彙.貝部》曰:「,俗得字。」謹按:「得」,甲文作「」,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釋為「此從又持貝之意也。」李考定《甲骨文字集釋.卷二》於「得」下按語中曰:「古文從又從寸無別。」故「得」或作「」、「」也,是以「」可收為「得」之異體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入聲.二十五德.頁549.左
入聲.二十五德.頁550.右
隸辨
卷五.入聲.二十五德.頁757.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彳部.頁12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入聲.二十五德.的則切.頁761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入聲.十三職德韻.頁189.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四.入聲.七陌.頁559.上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ㄔ部.頁10.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兩字辨似.頁60.左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經上入聲.頁175.左
卷二.經上入聲.頁175.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簡體字表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4 16: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