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城市中可供平民居住之區域。段注本《說文解字.广部》:「廛,二畝半也,一家之凥(居)。」《孟子.滕文公上》:「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氓。」
2. 店舖。《禮記.王制》:「市廛而不稅。」漢.鄭玄.注:「廛,市物邸捨,稅捨不稅其物。」
3. 一百畝田。《文選.卷七.賦.潘岳.藉田賦》:「儼儲駕於廛左兮,俟萬乘之躬履。」唐.李善.注引晉灼《漢書》曰:「廛,一百畝也。」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廛字》引〈唐干祿字書〉。
《集韻.平聲.仙韻》。
《龍龕手鑑.厂部》。
《經典文字辨證書.广部》。
《漢隸字源.平聲.仙韻.廛字》引〈溧陽長潘乾校官碑〉。
《佛教難字字典.广部》。
《字學三正.體製上.俗書加畫者》。
《龍龕手鑑.土部》。
《類篇.土部》。
《字彙補.土部》。
《中文大辭典.土部》。
《玉篇.土部.字》。
《字彙.土部》。
「」為「廛」之異體。「廛」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广部》:「二畝半也,一家之凥。從广里八土。」
「」字見《玉篇.土部》,曰:「與『廛』同。」《廣韻.平聲.仙韻》、《集韻.平聲.仙韻》並同。
按:「廛」從土,已示所居之處,而「」複從土,是為重形俗體也。雖為俗體,然與「廛」一字,文獻有據,故可收。
《南齊書.卷二十二.豫章文獻王傳》。
《康熙字典.广部》。
《集韻考正.卷三.平聲.仙韻》。
《漢語大字典.广部》。
《五經文字.广部》。
《字鑑.平聲.仙韻》。
《正字通.广部》。
《碑別字新編.十五畫.廛字》引〈唐信法寺碑〉。
《玉篇.邑部.字》。
《重訂直音篇.卷六.邑部》。
《字彙.邑部》。
「」字見《玉篇.邑部》,曰:「市也。」而《集韻.平聲.仙韻》則以為「廛」之或體,《字彙.邑部》、《正字通.邑部》並同。
按:「廛」從土,已示所居之處,而「」從邑,邑者國也,與土義近可通,則「廛」之作「」,是猶重形俗體也。雖為俗體,然與「廛」一字,文獻有據,故可收。
《字彙.門部》。
《中文大辭典.門部》。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先韻.廛字》引〈隋啟法寺碑〉。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