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0764B00764B00764B00764B00764B00764B00764B00764B00764B00764B00764B00764
字號B00764正字 - 04 - 07 
說文釋形大徐本:A04010曲脛也。从大,象偏曲之形。凡之屬皆从,篆文从A01059。(烏光切)
段注本:A04010也,曲脛人也。从大,象偏曲之形。凡尢之屬皆从尢。,篆文从A01059。(烏光切)
注音ㄨㄤ
漢語拼音wāng
釋義

一種骨骼彎曲的疾病。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苦水所多尪與傴人。」高誘.注:「尪,突胸仰向疾也。」

瘦弱。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世有尪羸而壽考,亦有盛壯而暴亡。」

B00764
B00764-004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部》。


=>」之異體。

注音 (二)ㄨㄤ (一)ㄍㄨㄚ
漢語拼音 (二)wāng (一)guā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尪」之異體,「尪」字見《說文解字.尢部》,大徐本以為篆文作「」、古文作「」,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篆文作「」,以漢字之發展規律度之,段說為是,說詳「」字條。《說文.尢部》:「尢,也、曲脛人也。從大、象偏曲之形。……,篆文從。」(此依段注本,大徐本則曰:「,曲脛也。,古文從。」)今則省作「尪」。

」字始見《四聲篇海.亠部》,曰:「古文,音尪。」不詳為何字之古文,且僅記其音而已,然審視字形,其中之「亢」,當是由古文「」省變而來,左右之「王」,當是篆文「」從「」聲之省「屮」者,復又增一「王」,合之而成「」,猶重形俗體是也。此字形雖省變大過,然猶能得其迒之跡,其為「尪」之異體可從,故可收。

()

=>」之異體。

B00764
B00764-017
部首筆畫  - 05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人部》。


△疑另為「N00434」之異體

B00764
B00764-005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人部》。

《新編諸子集成二.荀子.王霸》。


#「N00434」另兼正字。
=>」之異體。

注音 (二)ㄨㄤ (一)ㄎㄨㄤ #ㄎㄨㄤ
漢語拼音 (二)wāng (一)kuāng #kuā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

」,為「尪」之異體。「尪」字見《說文解字.尢部》,大徐本以為篆文作「」、古文作「」,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篆文作「」,以漢字之發展規律度之,段說為是,說詳「」字條。《說文.尢部》:「尢,也、曲脛人也。從大、象偏曲之形。……,篆文從。」(此依段注本,大徐本則曰:「,曲脛也。、古文從。」)今則省作「尪」。

」字始見《龍龕手鑑.人部》,曰:「俗。去王、去誑二反。」未詳為何字之俗,且僅標其音而缺其義,然《荀子.王霸》:「是故百姓賤之如,惡之如鬼。」楊倞注:「字書無『』,蓋當為『』,病人也。」故《字彙.人部》「」字曰:「烏光切,音『汪』,與『』同。」按:「」即「尪」。「尪」從尢聲,「」從人匡聲,「匡」從匚聲,則「尪」、「」二字古音同。復次,「尪」從尢,即「大」之偏曲之形,大亦人也,與「從人義同,則「」、「尪」為一字之異體,非但文獻有據,字書有錄,且構字之旨亦可通,今既以「尪」為正字,則「」為其異體,信而有徵,故可收。

#「」另兼新正字。

()

=>」之異體。


#「N00434」另兼正字。
B00764
B00764-015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几部》。


B00764
B00764-007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几部》。


注音 ㄨㄤ
漢語拼音 wā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尪」之異體,「尪」字見《說文解字.尢部》,大徐本以為篆文作「」、古文作「」,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篆文作「」,以漢字發展之規律度之,段說為是,說詳「」字條。《說文.尢部》:「尢,也、曲脛人也。從大、象偏曲之形。……,篆文從。」(此依段注本,大徐本則曰:「、曲脛也。,古文從。」)今則省作「尪」。

」字始見《龍龕手鑑.几部》,曰:「烏光反。弱也、羸也。」《四聲篇海.几部》同。此字右旁從「」,乃篆文從「」之遺,其左旁從「几」,與「尪」之從「尢」形近,改作之因或有二:形近而誤,不然則為筆勢省減者也,以其與「几」字掍,故《中華字海.几部》乃以為「」之訛字也。此字形雖有所改易,然求之俗字之例,其為「尪」之異體可從,故可收。

B00764-00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鑑.平聲.唐韻》。

《字彙.尢部》。


注音 ㄨㄤ
漢語拼音 wā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尪」之異體。「」字見《說文解字.尢部》,大徐本以為篆文作「」,古文作「」,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篆文作「」,曰:「尢,也,曲脛人也。從大、象偏曲之形。,篆文從。」(大徐本曰:「,曲脛也。,古文從。」)段氏注曰:「『篆文』,各本作『古文』,今正。『尢』者古文象形字,『」者小篆形聲字,此亦古文二,篆文之例,必取古文為部首者,以其屬皆從古文也。……本從聲,省作『尪』。」以漢字先象形後形聲,先無聲字後有聲字之發展規律度之,段說是也。「」字始見《字鑑.唐韻》,於「尪」字下曰:「俗作『』。」《字彙.尢部》同。按:「尪」字本從「尢」,其作「兀」者,當是省筆為之,不然,則是形近而訛者,此於傳鈔之際多有之,故曰「俗」是也。此字形變而字書收錄,為「尪」之異體有據,故可收。

B00764-002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尢部》。

《正字通.尢部》。


注音 ㄨㄤ
漢語拼音 wā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尪」之異體。「尪」字見《說文解字.尢部》,大徐本以為篆文作「」,古文作「」,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篆文作「」,以漢字之發展規律度之,段說為是,說詳「」字條。《說文.尢部》:「尢,也、曲脛人也。從大、象偏曲之形。……,篆文從。」(此依段注本,大徐本則曰:「,曲脛也。,古文從。」)今省作「尪」。

」字始見《字彙.尢部》,與「尪」、「」同,《正字通.尢部》從之。此字當是由篆文「」省變而來,右旁本從「」,省作「王」;左旁之「」則省筆作「」,而成「」。字形雖與篆文略有出入,然猶能得其省變之跡,其為一字當可認定,故可收。

B00764
B00764-003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新加九經字樣.雜辨部》。


注音 ㄨㄤ
漢語拼音 wā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尪」之異體。「尪」字見《說文解字.尢部》,大徐本以為篆文作「」,古文作「」,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篆文作「」,以漢字之發展規律度之,段說是也,說詳「」字條。《說文.尢部》:「尢,也、曲脛人也。從大、象偏曲之形。……,篆文從。」(此依段注本,大徐本則曰:「、曲脛也。,古文從。」)今則省作「尪」。

」字始見《新加九經字樣.雜辨部》。此字其實為篆文「」楷定不省之形,本字如此,今既以省形之「尪」為正字,則不省之「」為其異體矣,故可收。

B00764
B00764-022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尢部》。


B00764
B00764-009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尢部》。


B00764
B00764-020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尢部》。

《字彙補.尢部》。


B00764
B00764-010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尢部》。

《中文大辭典.尢部》。


B00764
B00764-008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九部》。


注音 ㄨㄤ
漢語拼音 wā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尪」之異體。「尪」字見《說文解字.尢部》,大徐本以為篆文作「」、古文作「」,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篆文作「」,以漢字發展之規律度之,段說為是,說詳「」字條。《說文.尢部》:「尢,也、曲脛人也。從大、象偏曲之形。……,篆文從。」(此依段注本,大徐本則曰:「,曲脛也。,古人從。」)今則省作「尪」。

」字僅見《龍龕手鑑.九部》,曰:「烏光反。」只記其音而無字義。觀此字形,其上作「」,恐是離析篆文從「」之形而改列左右;其下作「九」,則與「尢」形近,是為形近而誤,不然則為筆勢連筆而異者也,據此,則此字形改易雖甚,然猶知其為同,故可收。

B00764
B00764-006
部首筆畫  - 02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九部》。


注音 ㄨㄤ
漢語拼音 wāng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尪」之異體。「尪」字見《說文解字.尢部》,大徐本以為篆文作「」、古文作「」,而段注本則以為古文作「」、篆文作「」,以漢字之發展規律度之,段說為是,說詳「」字條。《說文.尢部》:「尢,也、曲脛人也。從大、象偏曲之形。……,篆文從。」(此依段注本,大徐本則曰:「,曲脛也。,古文從。」)今則省作「尪」。

」字僅見《龍龕手鑑.九部》,曰:「俗。烏光反,正作『尪』。」「」、「」僅右旁之「王」、「壬」橫撇筆勢之別耳,是為一字無疑。夫「」字左旁從「九」,「尪」字從「尢」,二者形近。本從「尢」而改從「九」,其因或有二:形近而誤,不然則為筆勢連筆之異,故字書以為「俗」是也。此字於字書雖為孤證,然省變之跡猶能得知,其為「尪」之異體可從,故可收。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新加九經字樣
雜辨部.頁54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一唐.烏光切.頁224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二.平聲.十一唐.頁34.左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尢部.頁6.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平聲.頁217.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公上平聲.頁124.右
卷二.公上平聲.頁124.右
卷二.公上平聲.頁124.右
卷二.公上平聲.頁124.右
卷二.公上平聲.頁125.左
異體字手冊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9 16: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