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說文解字.垚部》:「堯,高也。」漢.班固《白虎通義.卷上.號》:「謂之堯者何?堯猶謂嶤嶤也,至髙之貌。清妙髙遠,優遊博衍,衆聖之主,百王之長也。」漢.應劭《風俗通義.巻一.五帝》:「堯者髙也、饒也,言其隆興焕炳髙明也。」
2. 古帝陶唐氏之號。相傳為帝嚳次子,初封於陶,又封於唐,在位百年,有德政,後傳位於舜。《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淮南子.氾論》:「堯無百戶之郭,舜無置錐之地。」
3. 姓。如明代有堯世美。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二表》。
《偏類碑別字.土部.堯字》引〈唐劉通墓誌〉。
「」為「堯」之異體。《說文解字.垚部》:「,高也。從垚在兀上,高遠也。,古文堯。」《偏類碑別字.土部》及《碑別字新編.十二畫》均錄有〈唐劉通墓誌〉作「」。《干祿字書.平聲》:「、堯,上俗下正。」《俗書刊誤.卷一.平聲.蕭韻》:「堯,俗作,非。」《字學三正.體製上.俗書簡畫者》說同。《正字通.土部》:「堯,俗省作,非。」按綜上各家之說,「」當為「堯」之省文俗字,其為「堯」之異體可以知矣。惟《隸辨.平聲.蕭韻》錄有〈無極山碑〉「」,以為即「堯」字。而「」之上半「芔」,楷書多作「」,然則「」字亦或由「」訛變而來歟!
《漢隸字源.平聲.蕭韻.堯字》引〈仙人唐公房碑〉。
《廣碑別字.十二畫.堯字》引〈唐荊州大都督府長林縣令騎都尉昌黎韓仁楷墓誌〉。
《偏類碑別字.土部.堯字》引〈魏根法師碑〉。
《廣碑別字.十二畫.堯字》引〈唐太子左贊善大夫裴公夫人隴西縣君李氏墓誌〉。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蕭韻.堯字》引〈唐乙速孤昭祐碑〉。
《玉篇.土部.字》。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堯字》引〈魏元寧墓誌〉。
「」為「堯」之異體。《說文解字.垚部》:「,高也。從垚在兀上,高遠也。,古文堯。」《碑別字新編.十二畫》引〈魏元寧墓誌〉作「」。按「堯」字或有作「」者。「」為「堯」之訛省,「」則又為「」之變體,是則「」亦「堯」之異體字矣。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堯字》引〈魏元璨墓誌〉。
《偏類碑別字.土部.堯字》引〈魏樂安王元緒墓誌〉。
《漢隸字源.平聲.蕭韻.堯字》引〈周憬碑陰〉。
《正字通.土部》。
《漢語大字典.土部》。
《隸辨.平聲.蕭韻.字》引〈魏上尊號奏〉。
「」為「堯」之異體。《說文解字.垚部》:「,高也。從垚在兀上,高遠也。,古文堯。」按《隸辨.平聲.蕭韻》引〈魏上尊號奏〉「堯」作「」;《玉篇.土部》:「堯,五彫切,善行德義曰。」《字鑑.平聲.蕭韻》:「堯,俗作、。」《正字通.首卷.從古》:「堯,俗作。」「」蓋「堯」之省文,中間二「土」字橫畫連筆,又省「兀」上之一橫,遂成「」字,故「」可為「堯」之異體矣。
「」為「堯」之異體。《說文解字.垚部》:「,高也。從垚在兀上,高遠也。,古文堯。」《玉篇.土部》:「,五彫切。善行德義曰堯。,古文。」《集韻.平聲.蕭韻》:「堯、,倪ㄠ切。《說文》:高也,從垚在兀上,高遠也。古作。」《四聲篇海.土部》亦云:「」為「堯」之古文。《字彙.土部》:「,古文堯字。」《正字通.土部》:「,古文堯。」按依《說文》「」乃「堯」之古文,故可為「堯」之異體。
《類篇.垚部》。
《異體字手冊.六畫》。
《漢隸字源.平聲.蕭韻.堯字》引〈魏受禪表〉。
「」為「堯」之異體。《說文解字.垚部》:「,高也。從垚在兀上,高遠也。,古文堯。」《漢隸字源.平聲.蕭韻》引〈魏受襌表〉作「」,《隸辨.平聲.蕭韻》引〈衡方碑〉亦作「」。《彙音寶鑑.嬌下平聲》錄有陶君氏號亦書作「」。按「堯」字隸變作「」者,蓋省二「土」為二「艹」,故作「」。是「」亦「堯」之異體也。
《宋元以來俗字譜.十二畫》引〈列女傳〉。
《漢隸字源.平聲.蕭韻.堯字》引〈帝堯碑〉。
《偏類碑別字.土部.堯字》引〈魏李仲琁脩孔廟碑〉。
《偏類碑別字.土部.堯字》引〈魏孝文帝弔比干文〉。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