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ㄏㄜˊ ❶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❷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者,天下之達道也。」 ❸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❹日本的別名。如:「大和民族」。 ❺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❶敦睦、調諧。如:「和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❷連同。如:「和衣而眠」。 ❶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❷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對、向。如:「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 與、跟。如:「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二).ㄏㄨㄛ 溫暖的。如:「暖和」。 (三)ㄏㄜˋ ❶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❷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 (四)ㄏㄨㄛˋ 攪拌、混合。如:「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五)ㄏㄢˋ (一) 之語音。 (六)ㄏㄨˊ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七)ㄙ 「私」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