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擬聲詞。形容鹿鳴聲。《說文解字.口部》:「呦,鹿鳴聲也。」《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唐.李頎〈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詩:「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2. 語氣詞。表驚訝之語氣。如:「呦!這孩子還真有出息。」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口部》。
《彙音寶鑑.丩上平聲》。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為「呦」之異體。《說文.口部》:「呦,鹿鳴聲也。從口,幼聲。」《龍龕手鑑.口部》正體作「」,云:「音幽,鹿鳴也。俗體作呦」。《四聲篇海.口部》:「,音幽。《詩》云:鹿鳴。……」《彙音寶鑑.ㄐ上平聲》:「,鹿鳴也。」並「呦」作「」之證。按《異體字例》,凡幼形多作。故可定「」為「呦」之異體。
《正字通.口部》。
《字彙.口部》。
「」為「呦」之異體。《字彙.口部》:「呦,於尤切,音攸,鹿鳴聲。《詩.小雅》:呦呦鹿鳴。」《字彙.口部》:「,同呦。」《正字通.口部》:「,字之訛。……舊註同呦,誤。」按「」為新會意字,《正字通》雖云「同呦,誤」,則以「」為訛字,惟因訛成俗,況有《字彙》可據,今仍定「」為「呦」之異體。
《龍龕手鑑.手部》。
《漢語大字典.口部》。
《重訂直音篇.卷一.口部》。
《字彙補.口部》。
「」為「呦」之異體。呦,《說文.口部》:「,鹿鳴聲也。從口,幼聲。」《字彙補.口部》:「,《說文長箋》:與呦同。」《中文大辭典.口部》:「,與呦同。《說文長箋》:,與呦同。」《漢語大字典.口部》:「,同呦。」亦引《字彙補》之說。按「呦」字從口,幼聲,形聲字也,於原字右旁復加部件欠,以示氣出之形,字意益顯,蓋新構字也。故可定「」為「呦」之異體。
《玉篇.口部.呦字》。
《字彙.欠部》。
《漢語大字典.欠部》。
《集韻.平聲.幽韻》。
「」為「呦」之異體。《說文.口部》:「,鹿鳴聲也。從口,幼聲。」下列「」字,云:「呦,或從欠。」《廣韻.平聲.幽韻》:「呦,鹿鳴。」下出「」字,云:「上同。」《集韻.平聲.幽韻》:「呦,《說文》:鹿鳴聲。或從欠。」按「呦」從口,示聲自口出;「」從欠,示鹿鳴氣出之形。二字形符替換。「」為形符變易之新構字。故可定「」為「呦」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