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名。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兔形目,草食動物。長耳短尾,上脣中裂,後足較前足長,善跳躍。俗稱「兔子」。段注本《說文解字.兔部》:「兔,兔獸也。」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八畫》引〈古今雜劇〉。
《字辨.體辨三》。
(二)
「」為「兔」之異體。兔,《說文解字.兔部》:「,獸名,象踞,後其尾形。兔頭與頭同。」《字辨.體辨三》收「兔」二字,注云:「上列者為正。」兔為兔之異體,參見「兔」字,故「」亦當為兔之異體。《中國書法大字典.儿部》兔下引祝允明作,即與「」形同,故「」當為「兔」之省變,為兔之異體字。
(一)
=>「免」之異體。
《字彙.儿部》。
「」為「兔」之異體。《說文解字.兔部》云:「,獸名。象踞,後其尾形。兔頭與頭同。」《字彙.儿部》收「」,以為「兔」之俗字,《正字通.儿部》、《康熙字典.儿部》同;此猶「免」之作「」也(《偏類碑別字.儿部》引〈魏孫遼浮圖銘〉)。故「」為「兔」之異體字。
「」為「兔」之異體。《說文解字.兔部》云:「,獸名。象踞,後其尾形。兔頭與頭同。」《字彙.儿部》作「」,《正字通.儿部》、《康熙字典.儿部》同。此猶「免」之作「」(《字彙.儿部》等),蓋楷定字形不一也。今《常用字表》以「兔」形為正字,故「」為「兔」之異體字。
《字學三正.體製上.時俗杜撰字》。
「」為「兔」之異體。《說文解字.兔部》云:「,獸名。象踞,後其尾形。兔頭與頭同。」《干祿字書.去聲》作「」,《字學三正.體製上.時俗杜撰字》以「」為「兔」之俗字,「兔」之作「」,猶「兔」之作「」(《字彙.儿部》),直中不連筆,下作儿而多一畫耳。故「」為「兔」之異體字。
《敦煌俗字譜.儿部.兔字》引〈中75.671.上-5〉。
《四聲篇海.厶部》。
《偏類碑別字.儿部.兔字》引〈齊高叡造寺碑〉。
《集韻.去聲.暮韻》。
「」為「兔」之異體。《說文解字.兔部》云:「,獸名。象踞,後其尾形。兔頭與頭同。」《集韻.去聲.暮韻》作「」,《字鑑.去聲.暮韻》、《俗書刊誤.卷三》等同。今《常用字表》以「兔」形為正,與「」中不連筆形體稍別,蓋楷寫之異,猶「免」之作「」也(《玉篇.儿部》)。故「」為「兔」之異體字。
《古文四聲韻.去聲.暮韻》。
《漢隸字源.去聲.暮韻.兔字》引〈成陽令唐扶頌〉。
「」為「兔」之異體。《說文解字.兔部》云:「,獸名。象踞,後其尾形。兔頭與頭同。」《漢隸字源.去聲.暮韻》引〈成陽令唐扶頌〉作「」;《隸辨.卷六.偏旁》「兔」下云:「」即「菟」字之省。《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遇韻》「」下則曰:「」即「兔」。故「」為「兔」之異體字。
=>「菟」之異體。
《干祿字書.去聲》。
「菟」為「兔」之異體。《說文解字.兔部》云:「,獸名。象踞,後其尾形。兔頭與頭同。」《漢隸字源.去聲.暮韻》引〈成陽靈臺碑〉作,《隸辨.去聲.暮韻》按語云:「菟」字與「兔」同。《詩.周南.兔罝》,《釋文》作菟,云:「菟又作兔。《干祿字書.去聲》於菟二字下云:「上通下正」。蓋「兔」「菟」本同音通假,後之字書以混用者甚夥,而視「菟」為「兔」之異體。故「菟」可為「兔」之異體字。
#「菟」另兼正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