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聰明、智慧。如:「大智若愚」、「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說文解字.白部》:「智,識詞也。」《孟子.公孫丑上》:「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法苑珠林.卷四八》:「雖誦千言,不存悲智,不如一聽,自他兩利。」
2. 謀略、計策。「足智多謀」。《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寧鬥智,不能鬥力。」《三俠五義》第二三回:「那邊樹上有一樵夫正在伐柯,忽見猛虎啣一小孩,也是急中生智,將手中板斧照定虎頭拋擊下去,正打在虎背之上。」
3. 聰明之人。《洛陽伽藍記.卷一.永寧寺》:「爾朱榮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謀魏社稷,愚智同見。」
4. 姓。如宋代有智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心部》。
《清.孫詒讓.墨子閒詁.卷十.經說上》。
《偏類碑別字.日部.智字》引〈魏比丘員光造象〉。
《敦煌俗字譜.日部.智字》引〈中109.1063.下-8〉 。
《漢隸字源.去聲.寘韻.智字》引〈童子逢盛碑〉。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寘韻.智字》引〈北齊法懃禪師塔銘〉。
《漢隸字源.去聲.寘韻.智字》引〈冀州刺史王純碑〉。
《重訂直音篇.卷三.日部》。
《中華字海.日部》。
《偏類碑別字.日部.智字》引〈齊法懃禪師塔銘〉。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寘韻.智字》引〈漢孔彪碑陰〉。
《隸辨.去聲.寘韻.字》引〈孔彪碑〉。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寘韻.智字》引〈漢逢盛碑〉。
《漢隸字源.去聲.寘韻.智字》引〈溧陽長潘乾校官碑〉。
《古文四聲韻.去聲.寘韻》。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智字》引〈魏元璨墓誌〉。
《集韻.去聲.寘韻》。
《字彙.日部》。
「」為「智」之異體。音ㄓˋ。
段注本《說文解字.白部》:「,識也。從白亏知。,古文智。」徐鉉知義切,今音ㄓˋ。
《字彙.日部》:「,與智同。」《正字通.日部》:「,古文智,篆作。」《康熙字典.日部》引《正字通》云為古文智字。
按:「智」字小篆作「」,楷化作「」,「白」省作「日」,而「」,今則「于」亦省去,通行「智」字。
《類篇.白部》。
《重訂直音篇.卷五.白部》。
《中華字海.白部》。
《異體字手冊.十二畫》。
《字彙補.白部》。
《漢語大字典.白部》。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智字》引〈魏趙阿歡造象〉。
《偏類碑別字.日部.智字》引〈唐支懷墓誌〉。
《字彙補.午集拾遺》。
《中文大辭典.矢部》。
《正字通.矢部》。
《正字通.矢部》:「,古文智。徐曰:『知者必有言,故于文白知為。白者詞之氣也,亏亦氣也。知不窮,氣亦不窮也。』」《康熙字典.矢部》:「,《唐韻》古文智字。」
按:「智」字小篆作「」,「」為其楷化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