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判,分也。从刀,半聲。」

pàn 《廣韻》普半切,去换滂。元部。

①分开;分离。《廣雅·釋詁一》:「判,分也。」《左傳·莊公三年》:「紀季入于於是乎始判。」杜預注:「判,分也。」《國語·晋語一》:「今君起百姓,以自封也。民外不得利,而内惡其貪,則上下既有判矣。」韋昭注:「判,離也。」柳宗元《封建論》:「陵夷迄於,王室東徙而列為諸侯……遂判為十二,合為七國。」《古今小説·滕大尹鬼斷家私》:「只為家庭缺孝友,同枝一樹判榮枯。」

②区分;分辨。《後漢書·陳寔傳》:「在鄉閭,平心率物。其有争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資治通鑑·漢靈帝中平四年》引此文,胡三省注:「判,分也;剖也,剖析而見正理也。」《元史·崔斌傳》:「直指面斥,是非立判。」魏源《默觚下·治篇十》:「是非、利害、進退、出處之間,金錫珉瑜立判焉。」

③定,评断。《宋書·謝晦傳》:「其事已判,豈容復疑。」陳亮《酌古論·諸葛孔明》:「以勇擊勇,而勝負之數未可判。」林則徐《請定鄉試同考官章程並預防士子勦襲諸弊摺》:「定棄取於俄頃之間,判升沈於恍惚之際。」鲁迅《书信·致萧军(一九三五年九月一日)》:「《死魂灵》原作一定比译文好……瞿(秋白)若不死,译这种书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足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

④政府及执法机关对案件的裁决。如:审判;判处徒刑。《舊唐書·李元紘傳》:「元紘大署判後曰:『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終無摇動。』」亦作公文体名。徐師曾《文體明辨·判》:「古者折獄,以五聲聽訟,致之於刑而已……其後乃有判詞。制選士,判居其一,則其用彌重矣。」

官制。以大兼小,即以高官兼较低职位的官称判。《古今韻會舉要·翰韻》:「宰相出典州曰判。」《資治通鑑·唐代宗大曆十四年》:「以吏部尚書劉晏判度支。」《宋史·職官志一》:「制,至天授中始有試官之格,又有員外之置,尋為檢校、試、攝、判、知之名。」

⑥古官名。如:州判;通判。

⑦半,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也作「牉」。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判,古文胖,又作牉。」《周禮·秋官·朝士》:「凡有責者,有判書以治則聽。」鄭玄注:「判,半,分而合者。」《公羊傳·定公八年》:「璋判白。」何休注:「判,半也。」也指夫妇配偶。《周禮·地官·媒氏》:「掌萬民之判。」鄭玄注:「判,半也,得偶而合。主合其半成夫婦也。」

⑧同「拌(拚)」(旧读pān)。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五:「判,割捨之辭;亦甘願之辭。自以後多用𢬵字或拚字,而人則多用判字……然其本字實本作拌。」《吴越春秋·勾踐伐吴外傳》:「一夫判死兮而當百夫。」杜甫《曲江對酒》:「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仇兆鰲注:「判,正作𢬵。」五代韋莊《離筵訴酒》:「不是不能判酩酊,卻憂前路酒醒時。」全祖望《司馬孚王導論》:「古來篡弑之禍,必有判身家為之羽翼者。」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8 1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