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指,手指也。从手,旨聲。」

zhǐ 《廣韻》職雉切,上旨章。脂部。

①手指。《説文·手部》:「指,手指也。」《儀禮·大射儀》:「右巨指鉤弦。」鄭玄注:「右巨指,右手大擘。」白居易《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足趾。《左傳·定公十四年》:「闔廬傷將指,取其一履。」杜預注:「其足大指見斬,遂失履,姑浮取之。」《史記·高祖本紀》:「漢王傷匈,乃捫足曰:『虜中吾指。』」《西遊記》第五十四回:「揩了眼淚,强整歡容,移指近前。」

③指向;指着。《吕氏春秋·知度》:「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之當也。」杜牧《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楊秀清蕭朝貴《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今夫三尺童子,至無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則艴然怒。」引申为依照。《水經注·河水》:「指狀表目,亦謂之三門矣。」秦簡夫《東堂老》楔子:「所生一子,指這郡號為名,就唤做揚州奴。」《紅樓夢》第三十七回:「寶玉道:『這裏梧桐芭蕉盡有,或指梧桐芭蕉起個倒好。』」

④向;向(一定的目标)前进。《戰國策·楚策一》:「舉而東指,則上十二諸侯,盡王之有已。」岑文本《京師至德觀法王孟法師碑銘》:「太陽始旦,指崦嵫其若馳,巨川東流,趨渤澥而不息。」毛泽东《如梦令·元旦》:「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⑤直立;竖起。《吕氏春秋·必己》:「孟賁瞋目而視船人,髮植,目裂,鬢指。」高誘注:「指,直。」《史記·項羽本紀》:「(樊噲)頭髮上指,目眥盡裂。」文秉《烈皇小識》卷八:「諸御史聞之,咸怒髮上指。」

⑥指示;指点。《爾雅·釋言》:「指,示也。」《廣雅·釋言》:「指,斥也。」《易·繫辭上》:「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孔穎達疏:「謂爻卦之辭,各斥其爻卦之之適也。」《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指使。」鄭玄注:「指事使人也。」《鏡花緣》第七十九回:「指迷團靈心講射,擅巧技妙算談天。」

⑦语;告诉。《廣雅·釋詁一》:「指,語也。」《楚辭·離騷》:「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王逸注:「指,語也……上指九天,告語神明,使平正之。」

⑧指责;指斥。《吕氏春秋·行論》:「執民之命,重任也,不得以快志為故,故布衣行此,指於國,不容鄉曲。」《漢書·王嘉傳》:「里諺曰:『千人所指,無病而死。』」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或者指为落伍,或者说是把持。」

⑨诬指;攀扯。《資治通鑑·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凡軍中勸師道效順者,(李)文會皆指為高沐之黨而囚之。」佚名《殺狗勸夫》第四折:「你休把外人攀,則將兄弟指,我敢向雲陽市裏挺着脖子。」《水滸全傳》第五十九回:「洒家又不曾殺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

⑩量词。一个指头的宽度叫「一指」。用来计量深浅、宽窄等。如:下了三指雨;两指宽的纸条。

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事物的共性、概念或指称。《公孫龍子·指物論》:「物莫非指,而指非指。」《莊子·齊物論》:「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

⑫用同「黹」。缝纫;刺绣。喬吉《金錢記》第三折:「你是閨中女子,不習那針指女工。」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針指油麵,刺繡鋪房。」

⑬意旨;意向。《書·盤庚上》:「王播告之脩,不匿厥指。」《漢書·東方朔傳》:「丞相御史知指。」顔師古注:「指,謂天子之意也。」《顔氏家訓·勉學》:「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

⑭通「旨」。美好。朱珔《説文叚借義證》:「《詩·魚麗》:『物其旨矣』,《荀子·大略》篇作『物其指矣』。注:『指與旨同。』是以指為旨之假借。」《荀子·大略》:「不時宜,不敬交,不驩欣,雖指,非禮也。」楊倞注:「指與旨同,美也。」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22: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