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拾 |
释义 | 拾 《説文》:「拾,掇也。从手,合聲。」 (一)shí 《廣韻》是執切,入緝禪。緝部。 ①捡取。如:路不拾遗;拾金不昧。《説文·手部》:「拾,掇也。」《左傳·哀公三年》:「無備而官辦者,猶拾瀋也。」《世説新語·德行》:「飯粒脱落盤席間,輒拾以噉之。」又吸引。明周履靖《羣物奇制》:「磁石引鍼,琥珀拾芥。」 ②抓住;捕捉。宋葉適《周鎮伯墓誌銘》:「故僮使曰:去官人久,見則教我好伏事,牢拾飰椀。未嘗墜此言也。」《儒林外史》第十九回:「這班光棍正姦得好,被快手拾着了來,報了官。」 ③收敛;收拾。《廣韻·緝韻》:「拾,收拾也;斂也。」《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道經》:「將欲拾之,必古(固)張之。」《太平廣記》卷四百二十引《逸史》:「上於夢中為鼓胡琴,拾新舊之聲,為《凌波曲》。」《老殘遊記》第三回:「趕緊把那南書房三間收拾,只便請鐵先生搬到衙門裏來住罷。」 ④碰撞。《兒女英雄傳》第七回:「説了半日,女兒只是拾頭撞腦要尋死。」又第二十六回:「(何玉鳳)雙膝跪倒,兩手雙關,把太太的腰胯抱住,果然一頭拾在懷裏,叫了聲:『我那嫡嫡親親的娘啊!』」 ⑤臂韝,古时射箭时用的皮制护袖。又叫「遂」。《集韻·緝韻》:「拾,射韝。」《詩·小雅·車攻》:「決拾既佽,弓矢既調。」毛傳:「决,鈎弦也。拾,遂也。」《儀禮·鄉射禮》:「袒決遂」漢鄭玄注:「遂,射韝也,以韋為之,所以遂弦者也;其非射時則謂之拾。拾,斂也,所以蔽膚斂衣也。」《國語·吴語》:「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清史稿·聖祖紀三》:「年力勝時,挽强決拾,削平三藩,綏輯漠北。」 ⑥数词。「十」的大写。《正字通·手部》:「拾,今官文書防偽竄,借為數目字。」清李調元《卍齋璅録》卷一:「拾,今以代十。」 ⑦姓。《萬姓統譜·緝韻》:「拾,見《姓苑》。」 (二)shè 《集韻》實欇切,入葉禪。 蹑足而上。《集韻·葉韻》:「拾,躡足升也。」《禮記·曲禮上》:「主人與客讓登,主人先登,客從之,拾級聚足,連步以上。」顔師古《匡謬正俗》卷三:「此言升階歷級,每一級則並足,然後更登也。拾者猶言一一拾取。而鄭康成讀拾為涉,近乎穿鑿。」《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四》:「由寺後拾級而上,為玉皇閣。」 (三)jié 《集韻》極業切,入業羣。緝部。 更迭;轮流。《集韻·葉韻》:「拾,更也。」《儀禮·鄉射禮》:「司射猶挾乘矢以命三耦,各與其耦讓取弓矢,拾。」鄭玄注:「拾,更也。」胡培翬正義:「拾者,言其取之有次,不相雜越也。」《禮記·投壺》:「左右告矢具,請拾投。」鄭玄注:「拾,更也。」孔穎達疏:「賓主更遞而投。」《漢書·叙傳上》:「匪黨人之敢拾兮,庶斯言之不玷。」顔師古注引應劭曰:「拾,更也。自謙不敢與鄉人更進也。」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