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抄 |
释义 | 抄 (一)chāo 《廣韻》楚交切,平肴初。又初教切。 ①叉取。《集韻·爻韻》:「鈔,《説文》:『叉取也。』或作抄。」唐李白《大獵賦》:「抄獑猢,攬貊{⿰豸國}。」 ②掠取,抢掠。《廣韻·效韻》:「抄,略取也。」《後漢書·郭伋傳》:「時匈奴數抄郡界,邊境苦之。」唐温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誡之待突厥過盡,抄其馬羣。」明李贄《史綱評要·宋紀》:「至于雞豚,亦遍抄之,民不聊生。」 ③用匙或手掌合拢取物。《正字通·手部》:「抄,以匕抄取粒物也。」唐杜甫《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飯抄雲子白,瓜嚼水精寒。」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我,我,我,一匙匙都抄徧。」《西遊記》第七十四回:「在那石崖上抄一把水,磨一磨。」 ④誊写。如:抄写;抄本。《正字通·手部》:「今人謄鈔文字曰抄。」《抱朴子·内篇·論仙》:「夫作金皆在神仙集中,淮南王抄出,以作《鴻寳枕中書》。」《世説新語·巧藝》:「戴安道就范宣學,視范所為,范讀書亦讀書,范抄書亦抄書。」《水滸全傳》第八十五回:「教把衆頭目的姓名,都抄將來,盡數封他官爵。」 ⑤搜查,没收。如:抄家。《水滸全傳》第二十二回:「那時做押司的,但犯罪責,輕則刺配遠惡軍州,重則抄扎家産結果了殘生性命。」《紅樓夢》第一百零五回:「老趙便説:『好個重利盤剥!很該全抄!』」《文明小史》第四回:「難道大公祖不問皂白,就拿他凌遲碎剮,全門抄斬嗎?」 ⑥从侧面绕过去。如:包抄;抄逼。《後漢書·鮮卑傳》:「出塞抄擊鮮卑,大斬獲而還。」《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原來是嚴顔從小路抄在張郃軍後。」茅盾《昙》:「她抄近路走进一条冷巷。」 ⑦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敦煌變文校注·父母恩重經講經文(一)》:「有一類門徒弟子,為人去就乖疏,……抄手有時望(忘)却,萬福故是隔生。」《水滸全傳》第三回:「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東西,分付買來。』」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二章:「他抄着两只手,一个人在大路中间荡来荡去。」 ⑧手工造纸操作工序之一。将经稀释并初步脱水的湿纸页放在竹帘上。《天工開物·殺青·造皮紙》:「倭國有造紙不用簾抄者,煮料成糜時,以巨闊青石覆於炕面,其下爇火,使石發燒。」 ⑨量词。古代十撮为一抄。《孫子算經》卷上:「十圭為一撮,十撮為一抄。」后用作不计实数,表示少量的量词。《太平廣記》卷四百七十四引《朝野僉載》:「近有雞食烏百足蟲忽死,開腹,中有蚰蜒一抄,諸蟲並盡,此物不化。」元康進之《李逵負荆》第一折:「與你一抄碎金子,與你做酒錢。」 ⑩姓。《正字通·手部》:「抄,姓。明永樂中舉人抄思。」 (二)suō 《集韻》桑何切,平歌心。 同「挱」。抚摸。《集韻·戈韻》:「挱,摩挱也。亦省。」 (三)chào 同「耖」。用耖整地。如:抄二道田。元王禎《農書·農桑通訣一·耙勞》:「南方水田,轉畢即耙,耙畢即抄,故不用勞。」 (四)chǎo 同「吵」。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怎禁這桑新婦當面鬧抄抄。」明湯顯祖《牡丹亭·寫真》:「這兩度春遊忒分曉,是禁不的燕抄鶯鬧。」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