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跧,蹴也。一曰卑也;絭也。从足,全聲。」

(一)quán ㊀《廣韻》莊緣切,平仙莊。又阻頑切。元部。

①踹;踢。《説文·足部》:「跧,蹴也。」段玉裁注:「蹴,躡也。」桂馥義證:「《一切經音義》十一引作『蹋也』。蹋鞠即蹴鞠。」羅泌《路史·後紀一·太昊》:「華胥決屨以跧之。」

②蜷伏。《説文·足部》:「跧,卑也,絭也。」段玉裁注:「絭,當為拳曲之拳。《魯靈光殿賦》『狡兔伏跧於柎側』注當引『卑也,絭也』。李善引『蹴也』,非。」王筠句讀:「跧伏之義。」《廣韻·仙韻》:「跧,屈也。」劉禹錫《祭福建桂尚書文》:「惸嫠鼓舞,强捍低跧。」陳文述《哀凍死者》:「斃者十餘輩,僵卧如鼠跧。」

③伏地行走。《廣雅·釋詁三》:「匍、跧,伏也。」王念孫疏證:「匐與伏通。《説文》:『匍,手行也』;『匐,伏地也』。《釋名》云:匍匐,小兒時也……匐,伏也,伏地行也。人雖長大,及其求事盡力之勤猶亦稱之。詩曰:『凡民有喪,匍匐救之。』是也。」《廣雅·釋言》:「跧,匍匐也。」王念孫疏證:「各本跧下俱有『莊』字。若膺云:『莊與匍匐之義不相近……莊字當是反語之上一字誤為正文也。』……今從説删。」

④曲膝盘足。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仙韻》:「跧,屈足。」徐珂《清稗類鈔·風俗類》:「北方居民,室中皆有火炕。入門,脱屨而登,跧坐於炕。」

⑤方言。弯腰。孫錦標《南通方言疏證·卷首》:「跧,折腰也。」朱彝尊《寒夜集古藤書屋分賦得火箸》:「曲身若跧摺。」

㊁《集韻》從緣切,平仙從。

①行曲。《集韻·㒨韻》:「跧,行曲。」

②屈伏。《集韻·㒨韻》:「跧,屈伏也。」范成大《離堆行》:「潭淵油油無敢唾,下有猛龍跧鐵鎖。」

(二)zūn 《廣韻》將倫切,平諄精。

蹙。《廣韻·諄韻》:「跧,蹙也。」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0:5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