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碎 |
释义 | 碎 《説文》:「碎,䃺也。从石,卒聲。」段玉裁本作「䊳也」,并注:「䊳,各本作䃺,其義迥殊矣。䃺所以碎物,而非碎也。今正。《米部》曰:『䊳,碎也。』二篆為轉注。」 suì 《廣韻》蘇内切,去隊心。微部。 ①破碎,完整的东西破裂成零片零块。《説文·石部》:「碎,䃺也。」桂馥義證:「䃺當為䊳。本書:『䊳,碎也。』」《廣雅·釋詁一》:「碎,壞也。」《玉篇·石部》:「碎,散也;破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宋史·王德傳》:「吾與金人大小百戰,雖名王貴酋,莫不糜碎。」《西遊記》第九回:「不容分説,就把他招牌、筆、硯等一齊捽碎。」 ②使破碎。如:碎石机。《論衡·儒增》:「儒書言:『禽息薦百里奚,繆公未聽,〔出〕,禽息當門,仆頭碎首而死。繆公痛之,乃用百里奚。』」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老舍《龙须沟》第二幕:「瞧你敢动他一下,我不把你碎在这儿。」 ③零星,不完整。如:碎布;碎屑;碎米。《漢書·藝文志》:「後世經傳既已乖離,博學者又不思多聞闕疑之義,而務碎義逃難,使辭巧説,破壞形體。」唐白居易《南湖早春》:「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緑水蘋生。」《水滸全傳》第三回:「(史進)只自收拾了些少碎銀兩,打拴一個包裹。」 ④烦杂;琐细。《漢書·黄霸傳》:「米鹽靡密,初若煩碎。」《晋書·劉毅傳》:「尚書以毅懸車致仕,不宜勞以碎務。」《文心雕龍·序志》:「應論華而疏略,陸賦巧而碎亂。」 ⑤特指说话絮叨、啰唆。清翟灝《通俗編·言笑》:「今西北人嫌人言語煩瑣曰『何碎也』,與南方云『絮』意同。」《晋書·李密傳》:「《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紅樓夢》第六十二回:「二則姨媽老人家的嘴碎。」杨朔《三千里江山》一:「(姚大婶)人很善良,就是嘴碎,爱啰嗦,对着猫狗也说话。」 ⑥衰弱;疲萎。宋王安石《還自舅家書所感》:「黄焦下澤稻,緑碎短樊蔬。」《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時外邊都曉得庫裏失了銀子,盡來探問,到拌得口乾舌碎。」 ⑦通「萃(cuì)」。聚集;行列。《墨子·兼愛中》:「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踏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孫詒讓閒詁:「碎,疑萃之借字,萃亦行列之謂……蓋凡卒徒聚集部隊謂之萃。破萃亂行,皆謂凌躐其曹伍,争先赴火也。」 ⑧用同「啐(cuì)」。《水滸全傳》第一百零一回:「碎!我直恁這般呆!癩蝦蟆怎想吃天鵝肉?」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