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心 |
释义 | 心 《説文》:「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説以為火藏。」 xīn 《廣韻》息林切,平侵心。侵部。 ①心脏。内脏之一。人和脊椎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説文·心部》:「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吕氏春秋·季夏紀》:「其祀中霤,祭先心。」高誘注:「祭祀之肉先進心。」《素問·痿論》:「心主身之血脉。」《列子·湯問》:「内則肝、膽、心、肺、脾、腎、腸、胃。」 ②古代以心为思维器官,故没用为脑的代称。如:用心;心得。《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楊倞注:「心出令以使百體,不為百體所使也。」《素問·靈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③内心。如:心中不安;心里烦闷。《詩·小雅·杕杜》:「日月陽止,女心傷止。」三國魏阮籍《咏懷詩八十二首》之三十三:「終身履薄氷,誰知我心焦?」《儒林外史》第一回:「看見母親康健如常,心中歡喜。」 ④思想;心思。《詩·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三國魏曹丕《與吴質書》:「東望於邑,裁書叙心。」 ⑤心性;性情。《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陈奇猷校注:「性既自心而生,故此文心緩即性緩也。」 ⑥思虑;谋画。如:有心人;有口无心;工于心计。《爾雅·釋言》:「謀,心也。」王引之述聞:「心者,思也。」《吕氏春秋·精諭》:「紂雖多心,弗能知矣。」清王引之《經義述聞·爾雅中》:「言紂雖多思慮,不能知周之伐己也。」《古今小説·滕大尹鬼斷家私》:「在一日,管一日。替你心,替你力。」 ⑦指品行。如:好心人。 ⑧胸。《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零淚霑衣撫心歎。」又指胃。如:心气痛。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心脾痛》:「心痛,即胃脘痛。」明陳實功《外科正宗·潰瘍主治方》:「補中益氣湯……煎一鍾,空心熱服。」 ⑨物体的中央;中心。如:掌心;圆心;空心;实心。《禮記·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鄭玄注:「𠝥離之不絶中央少者。」孔穎達疏:「心,謂肺中央少許耳。」《南史·孝義傳上·江泌》:「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唯食老葉而已。」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 ⑩植物的花蕊;苗尖。《齊民要術·黍穄》:「黍心未生,雨灌其心,心傷,無實。」又《種蘭香》:「六月連雨,拔栽之。掐心著泥中,亦活。」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⑪(树木的)尖刺。《釋名·釋形體》:「心,纖也,所識纖微無物不貫也。」王先謙疏證補引阮元《釋心》云:「《釋名》此訓最合本義,蓋纖細而鋭者皆可名曰心。」《易·説卦》:「其於木也,為堅多心。」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棘棗屬也。」清王先謙《釋名疏證補·釋形體》:「棗棘之屬,初生未有不先見尖刺者,尖刺即心也。《説文》朿字即今刺字,解曰:『木芒也。』故重朿為棗,竝朿為棘,皆歸《朿部》,皆有尖心之木也。」《詩·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馬瑞辰通釋:「蓋棗棘初生,皆先見尖刺,尖刺即心,心即纖小之義。」 ⑫古代哲学名词。指人的主观意识。唯心主义哲学家把「心」看作世界的本体。宋程頤《遺書二上》:「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宋陸九淵《雜説》:「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王守仁《傳習録上》:「所以某説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 ⑬佛教名詞。 ⑭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五宿。有星三颗。《詩·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素問·五運行大論》:「丹天之氣經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心于尾己分。」《史記·天官書》:「東宫蒼龍,房、心。」 ⑮姓。《萬姓統譜·侵韻》:「心,見《姓苑》。」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