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張 |
释义 | 張〔张〕 《説文》:「張,施弓弦也。从弓,長聲。」 (一)zhāng 《廣韻》陟良切,平陽知。陽部。 ①把弦绷在弓上。与「弛」相对。《説文·弓部》:「張,施弓弦也。」段玉裁注:「張、弛本謂弓施弦、解弦。」《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韓非子·外儲説左上》:「夫工人張弓也,伏檠三旬而蹈弦。」北周庾信《春賦》:「金鞍始被,柘弓新張。」 ②开弓,拉弓弦。《詩·小雅·吉日》:「既張我弓,既挾我矢。」《漢書·王尊傳》:「使騎吏五人張弓射殺之。」唐李白《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彎弧懼天狼,挾矢不敢張。」又紧张。与「松弛」相对。《禮記·雜記下》:「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鄭玄注:「張、弛以弓弩喻人也。弓弩久張之則絶其力,久弛之則失其體。」 ③乐器上弦。《禮記·檀弓上》:「琴瑟張而不平。」《漢書·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唐劉禹錫《調瑟詞》:「調瑟在張絃,絃平音自足。」又弹弄(琴弦)、演奏。《莊子·天運》:「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三國魏嵇康《琴賦》:「伶倫比律,田連操張。」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吴絲蜀桐張高秋,空白凝雲頽不流。」 ④设罗网机关以捕取鸟兽。《公羊傳·隱公五年》:「百金之魚,公張之。」漢王襃《僮約》:「黏雀張烏,結網捕魚。」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六:「妻子張白鷴,結罝映深竹。」《資治通鑑·漢明帝永平七年》:「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胡三省注:「張,設也,設為機穽,以伺鳥獸曰張。」又捕捉。《水滸全傳》第三十一回:「我們張得一頭好行貨在這裏了。」 ⑤设置;布置(旧读zhàng)。《廣雅·釋詁三》:「張,施也。」《史記·高祖本紀》:「又與秦軍戰於藍田南,益張疑兵旗幟。」《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當日殺牛宰馬,大張筵席。」 ⑥布满;充满。《三國志·吴志·周瑜傳》:「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衆。」《金史·烏春傳》:「時八月,野草尚青,火盡燎,烟焰張天。」 ⑦大;广大。《廣雅·釋詁一》:「張,大也。」《詩·大雅·韓奕》:「四牡奕奕,孔脩且張。」毛傳:「張,大。」孔穎達疏:「言四牡之馬奕奕然,其形甚長而且高大。」《莊子·大宗師》:「張乎其虚而不華也。」成玄英疏:「張,廣大貌。」 ⑧增强;扩大。《左傳·昭公十四年》:「臣欲張公室也。」杜預注:「張,彊也。」《史記·陳涉世家》:「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司馬貞索隱引李奇云:「欲張大楚國,故稱張楚也。」《新唐書·李光弼傳》:「願出五十騎,見可而進,大軍鼓譟以張吾氣。」 ⑨夸张,夸大。晋皇甫謐《三都賦序》:「虚張異類,托有于無。」唐柳宗元《答吴武陵論非國語書》:「夫為一書,務富文采,不顧事實,而益之以誣怪,張之以闊誕,以炳然誘後生,而終之以僻,是猶用文錦覆陷穽也。」 ⑩张开;伸展。如:张帆;张口结舌。《廣雅·釋詁三》:「張,開也。」《老子》第三十一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史記·廉頗蘭相如列傳》:「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大鵬張翅繞天涯。」 ⑪离开;分开。《淮南子·詮言》:「方船濟乎江,有虚船從一方來,觸而覆之……有一人在其中,一謂張之,一謂歙之。」高誘注:「持舟檝者,謂近岸為歙,遠岸為張也。」《顔氏家訓·風操》:「我年已老,與汝分張,甚以惻愴。」唐杜甫《佐還山後寄三首》之二:「白露黄粱熟,分張素有期。」 ⑫跌,翻。清蒲松齡《增補幸雲曲》第二十八回:「丫頭還没曾説完,那王龍從牀上就張將下來了。」 ⑬强;盛。《遼史·蕭陶蘇斡傳》:「自執我叛人蕭海里,勢益張。」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江南·吴縣志》:「賊勢方張,士民駭愕。」清孔尚任《桃花扇·餘韻》:「中興朝市繁華續,遺孽兒孫氣焰張。」 ⑭张贴;张挂。唐李白《安吉崔少府翰畫讚》:「張之座隅,仰止光彩。」《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門外大張黄榜。」清湯右曾《放舟至下鍾山》:「無弦之琴張素壁,歲久抑郁恐不和。」 ⑮看;望。如:东张西望。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楔子:「我張着姐姐哩。」《水滸全傳》第三十七回:「宋江在門縫裏張時,見是太公引着三個莊客,把火一到處照看。」巴金《家》十五:「我听见他说话的声音,我不敢在门缝里张他一眼。」 ⑯主张。《清平山堂話本·簡帖和尚》:「那婆子聽得叫,失張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古今小説·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你欺負我婦人家没張智。」《西遊記》第五十一回:「行者這才是以心問心,自張自主,急翻身,縱起祥雲,直至南天門外。」 ⑰量词。如:一张桌子;两张弓。《左傳·昭公十三年》:「子産以幄幕九張行。」唐李白《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漁子與舟人,撑折萬張篙。」茅盾《子夜》二:「接过一张名片来,匆匆看了一眼。」 ⑱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颗。《廣雅·釋天》:「張謂之鶉尾。」《史記·天官書》:「張,素,為廚,主觴客。」張守節正義:「張六星,六為嗉,主天廚食飲賞賚觴客。」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宣陽門》:「上應張、柳,下據河、嵩。」 ⑲古地名。原为汉代诸侯国名,后改为县,治今河北省邢台县东北。《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張。」司馬貞索隱:「縣名,屬廣平。」 ⑳商店开业。如:新张大喜;开张。 ㉑姓。《通志·氏族略三》:「張氏,世仕晋。晋分為三,又世仕韓。此即晋之公族以字為氏者。」 (二)zhàng 《廣韻》知亮切,去漾知。陽部。 ①骄傲自大。《集韻·漾韻》:「張,自侈大也。」《左傳·桓公六年》:「漢東之國,隨為大;隨張,必棄小國。」杜預注:「張,自侈大也。」《楚辭·卜居》:「讒人高張,賢士無名。」洪興祖補注:「張,音帳,自侈大也。」 ②鼓胀。后作「脹」。《左傳·成公十年》:「(晋侯)將食,張,如厠,陷而卒。」杜預注:「張,腹滿也。」《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四十里曰豐山……多羊桃,狀如桃而方莖,可以為皮張。」郭璞注:「治皮腫起。」《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煩勞則張。」 ③帐幔,帷幕。后作「帳」。《荀子·正論》:「居則設張容,負依而坐。」《史記·高祖本紀》:「高祖復留止,張飲三日。」裴駰集解引張晏曰:「張,帷帳。」唐顔真卿《讓憲部尚書表》:「劉正臣使楊神功將牒與臣索兵馬及盤瓶錦張。」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