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廩 |
释义 | 廩 《説文》:「㐭,穀所振入,宗廟粢盛,倉黄㐭而取之,故謂之㐭。从入,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廩,㐭或从广,从禾。」陈梦家《殷虚卜辭綜述》:「(卜辭)㐭,象露天的穀堆之形。今天的北方農人在麥場上,作一圓形的低土台,上堆麥稈麥殻,頂上作一亭蓋形,塗以泥土,謂之『花籃子』,與此相似。㐭是積穀所在之處,即後世倉廩之廩。」 (一)lǐn 《廣韻》力稔切,上寑來。侵部。 ①粮仓,也指收藏宝物的仓库。《爾雅·釋言》:「廩,廯也。」邢昺疏:「廩、廯皆囷倉之别名。」《釋名·釋宫室》:「廩,矜也。寶物可矜惜者投之於其中也。」《廣雅·釋宫》:「廩,倉也。」《廣韻·寢韻》:「倉有屋曰廩。」《詩·周頌·豐年》:「亦有高廩。」毛傳:「廩,所以藏齍盛之穗也。」《漢書·昭帝紀》:「朕虚倉廩。」顔師古注:「倉,新穀所藏也。廩,穀所振入也。」唐皮日休《貧居秋日》:「門小愧車馬,廩空慚雀鼠。」 ②指米粟类粮食。《管子·問》:「問死事之寡其餼廩何如。」尹知章注:「廩,米粟之屬。」宋蘇軾《和公濟飲湖上》:「與君歌舞樂豐年,唤取千夫食陳廩。」 ③收藏;储藏。《管子·山國軌》:「泰春,民之且所用者,君已廩之矣。」尹知章注:「廩,藏也。」又《國蓄》:「一人廩食,十人得餘。」 ④积聚;郁结。《素問·皮部論》:「廩于腸胃。」王冰注:「廩,積也,聚也。」《農政全書·農本·諸家雜論上》:「五怸之狀,廩焉如𡐖,潤濕以處。」 ⑤供给;赐予。《字彙·广部》:「廩,歐陽氏曰:古者給人以食,取之於倉廩,故因稱廩給、廩食。」《韓非子·内儲説上》:「宣王説之,廩食以數百人。」陈奇猷校注:「舊注:廩,給。」《漢書·蘇建傳附蘇武》:「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顔師古注:「無人給飤之。」宋曾鞏《越州趙公救葘記》:「故事歲廩窮人,當給粟三千石而止。」 ⑥领取给养;接受资助。宋曾鞏《越州趙公救葘記》:「鄉民能自食者幾?當廩於官者幾人?」清黄宗羲《黄復仲墓表》:「年十五為諸生,稍長廩於學官。」清吴騫輯《拜經樓詩話》卷一:「初晤余時,去總角未幾,便以能屬文廩膠庠。」 ⑦指俸禄。宋蘇軾《答楊君素》:「奉别忽四年,薄廩維絆,歸計未成。」明陶宗儀《輟耕録·學宫講説》:「累及諸職事皆停月廩。」清徐昂發《夏寒》:「國家制廩禄,豈曰飼諛佞。」 ⑧少。《爾雅·釋言》:「廩,廯也。」郝懿行義疏:「《釋文》引舍人云:『廩,少鮮也。』……古本廯止作鮮,後人淺俗妄以意作廯耳……若作鮮,鮮訓少也。廩亦少意。」《公羊傳·文公十三年》:「羣公廩。」徐彦疏:「廩者,希少之名。」 ⑨「廩生」的简称。《儒林外史》第五回:「他家大老那宗筆下,怎得會補起廩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八回:「進了個學,補了個廩。」 ⑩通「懍」。危惧。《字彙·广部》:「廩,與懍同,危懼也。」《史記·孝文本紀》:「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漢書·食貨志上》:「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顔師古注引李奇曰:「廩廩,危也。」 ⑪通「凜」。寒冷。《楚辭·九辯》:「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王逸注:「廩,一作凜。」洪興祖補注:「廩與凜同。寒也。」按:《文選·宋玉〈九辯〉》作「凜秋」。 (二)lǎn 《集韻》盧感切,上感來。侵部。 〔坎廩〕也作「坎懍」、「坎壈」。不平,喻遭遇不顺利。《集韻·感韻》:「懍,坎懍,困極。或作廩。」《楚辭·九辯》:「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王逸注:「數遭禍患,身困極也。廩,一作壈。」洪興祖補注:「坎廩,失志。一曰不平。」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