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紞 |
释义 | 紞 《説文》:「紞,冕冠塞耳者。从糸,冘聲。」 dǎn 《廣韻》都敢切,上敢端。侵部。 ①古代冕冠两旁用以悬瑱的带子。《説文·糸部》:「紞,冕冠塞耳者。」《字彙·糸部》:「紞,懸瑱之繩,用雜綵線織之者。」《左傳·桓公二年》:「衡、紞、紘、綖,昭其度也。」杜預注:「紞,冠之垂者。」孔穎達疏:「紞者,懸瑱之繩,垂於冠之兩旁,故云冠之垂者。」《國語·魯語下》:「王后親織玄紞。」韋昭注:「紞,所以懸瑱當耳者也。」唐楊炯《盂蘭盆賦》:「冕旒垂目,紞纊塞耳。」 ②缝在被头上的丝带,用以识别上下。《禮記·喪服大記》:「紟五幅,無紞。」鄭玄注:「紞以組類為之,綴之領側,若今之被識矣。」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録·紞》:「《(儀禮)士喪禮》:『緇衾,赬裏,無紞』注:『紞,被識也。』疏:『被無首尾,生時有紞為記,識前後。』予謂被之有紞,若今時當頭矣,吴中方言以被識為當頭。紞、當聲相近。」 ③象声词。击鼓声,或似击鼓的声音。《篇海類編·衣服類·糸部》:「紞,擊鼓聲。」《晋書·良吏傳·鄧攸》:「紞如打五鼓,鷄鳴天欲曙。」《太平廣記》卷三百六十七引《稽神録》:「投之江中,紞然有聲。」宋張先《御街行》:「遠鷄栖燕,落星沈月,紞紞城頭鼓。」 ④敲;击。宋魏了翁《念奴嬌·送簡池宋倅□□之官即席賦》:「紞鼓催鷄,揮弦送雁。」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