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射 |
释义 | 射 《説文》:「䠶,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从矢,从身。射,篆文䠶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商承祚《説文中之古文考》:「射,為篆文,則䠶為古文矣……是䠶从弓从矢,或从弓从矢从又,象張弓注矢而射。此从身,乃弓形之訛。」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像张弓发箭形。后弓讹变作身,手讹变作寸。 (一)shè 《廣韻》神夜切,去禡船。又食亦切。魚部。 ①开弓放箭。《説文·矢部》:「䠶,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射,篆文䠶。」《左傳·桓公五年》:「祝聃射王中肩。」《淮南子·泰族》:「夫矢之所以射遠貫牢者,弩力也。其所以中的剖微者,正心也。」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后泛指用压力、推力或弹力送出枪炮子弹或某种物体。如:点射;连射;注射;射门。 ②射礼(周礼的一种)。《廣韻·禡韻》:「周禮有五射。」《周禮·春官·鐘師》:「凡射,王奏《騶虞》,諸侯奏《貍首》。」《論語·八佾》:「君子無所争,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争也君子。」邢昺疏:「君子雖於他事無争,其或有争,必也於射禮乎!」《淮南子·泰族》:「饗飲習射以明長幼。」 ③有关弓箭制作规范和使用技能的训练。《周禮·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鄭玄注:「射,五射之法。」《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家世世受射。」司馬貞索隱:「小顔云:『世受射法』。」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故古者教士,以射、御為急,其他技能,則視其人才之所宜而後教之。」 ④放箭的人。《孟子·盡心上》:「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趙岐注:「羿不為新學拙射者,變其彀率之法也。」 ⑤射宫(习射与试士之所)的简称。《禮記·燕義》:「春合諸學,秋合諸射,以考其藝而進退之。」鄭玄注:「射,射宫也。」孔穎達疏:「擇士習射之宫也。」 ⑥矢。《玉篇·寸部》:「射,矢也。」 ⑦追求;追逐。《管子·國蓄》:「凡輕重之大利,以重射輕,以賤泄平。」唐李白《與賈少公書》:「豈徒販賣雲壑,要射虚名。」《宋史·蔣偕傳》:「給券詣京師射取錢貨。」 ⑧赌赛;一种争输赢的手段。《列子·説符》:「博者射。」張湛注:「凡戲争能取中皆曰射。」漢枚乘《七發》:「於是使射千鎰之重,争千里之逐。」《史記·孫子吴起列傳》:「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張守節正義:「隨逐而射賭千金。」 ⑨猜度。《吕氏春秋·重言》:「有鳥止於南方之阜,三年不動不飛不鳴,是何鳥也?王射之。」高誘注:「使王射不動不鳴何意也。」《新唐書·方技傳·袁天綱》:「高宗置一鼠於匳,令術家射,皆曰鼠。」《太平廣記》卷二百四十七引侯白《啓顔録》:「我與汝等作謎,可共射之。」 ⑩投合。《孔叢子·對魏王》:「嬖臣以遇徼幸者,内則射合主心,外則談主之非。」《魏書·閹官傳·劉騰》:「姦謀有餘,善射人意。」 ⑪中伤。如:影射。《資治通鑑·漢文帝前六年》:「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草菅然。」清查繼佐《罪惟録·仁宗昭皇帝紀》:「上恐士奇為奏行者所射。」 ⑫古代刑罚名。 ⑬照射。唐李白《天門山銘》:「光射島嶼,氣凌星辰。」唐韋應物《擬古詩十二首》之四:「四壁含清風,丹霞射其牖。」茅盾《子夜》七:「一片金黄色的太阳光斜射在书房的西窗上。」 ⑭陈述。《廣雅·釋言》:「射,繹也。」《禮記·射義》:「射之為言者,繹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孔穎達疏:「射者,是繹也。繹,陳也,言陳己之志。」 ⑮圭璋上锐出的部分。《周禮·冬官·玉人》:「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鄭玄注:「射,琰出者也。」賈公彦疏:「向上謂之出。謂琰半已上,其半已下,為文飾也。」 ⑯同「榭(xiè)」。《春秋·宣公十六年》:「夏,成周宣榭火。」阮元校勘記:「惠棟云:『……周《𨚕敦》銘曰:王格于宣射。古文榭字作射』。」 ⑰通「謝(xiè)」。《武威漢代醫簡》:「醫不能治皆射去。」 ⑱通「麝」。晋李石《續博物志》卷二:「以射香、朱砂塗之,愈。」明馮夢龍《古今譚概·貪穢》:「有錢,當作五窟堂……秦香窟,周懸射臍。」 ⑲姓。《通志·氏族略四》:「射氏,晋大夫虢射之後。漢有大鴻臚射咸。吴有中書郎射慈。」 (二)yè 《廣韻》羊謝切,去禡以。 〔僕射〕官名。《集韻·禡韻》:「僕射,官名。射者,武事。古者重武,以主射名官。關中語轉為此音。」《論衡·正説》:「僕射周青臣進頌秦始皇。」《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四年》:「始遣謁者僕射監鹽官。」 (三)yì 《廣韻》羊益切,入昔以。鐸部。 通「斁」。《爾雅·釋詁下》:「射,厭也。」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豫部》:「射,叚借為斁。」《詩·周頌·清廟》:「不顯不承,無射于人斯。」陸德明釋文:「射,音亦,厭也。」按:《禮記·大傳》引作「無斁于人斯。」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