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𧕿,臭蟲,負蠜也。从蟲,非聲。蜚,𧕿或从虫。」

(一)fěi 《廣韻》府尾切,上尾非。又扶沸切。微部。

①草螽。又名负蠜。昆虫名。《説文·蟲部》:「𧕿,負蠜也。蜚,𧕿或从虫。」徐灝注箋:「《爾雅》之蛗螽,蠜;艸螽,負蠜。皆蝗類而小異。艸螽以青色别之。《春秋》所書『有蜚』,蓋即此物。」《左傳·隱公元年》:「秋,有蜚。不為災,亦不書。」又《莊公二十九年》:「秋,有蜚,為災也。」《漢書·五行志中》:「嚴公二十九年:『有蜚。』劉歆以為負蠜也,性不食穀,食穀為災。」

②蜚蠊。即蟑螂。《爾雅·釋蟲》:「蜚,蠦蜰。」郭璞注:「蜰即負盤,臭蟲。」郝懿行義疏:「蜰,盧蜰也。《廣雅》云:『𧌐𧐎,蜰也。』又『飛䗪,飛蠊也。』《本草》作『蜚蠊』。」《山海經·中山經》:「(瑶碧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雉,恆食蜚,名曰鴆。」郭璞注:「蜚,負盤也。」

③一种有害的小飞虫。形椭圆,发恶臭,生草中,食稻花。《正字通·虫部》:「蜚,輕小似蚊,生草中,善飛,旦集稻上,食稻花。又氣息惡,能暵稻,使不蕃。遇西風雨輙死。」

④传说中的怪兽。《山海經·東山經》:「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郭璞《山海經圖贊上》:「蜚之為名,體似無害,所經枯竭,甚于鴆厲。」

⑤古代良马蜚鸿的省称。趙子崧《繳申大元帥府狀》:「惟大王函整六蜚,入朝九廟,則一切平定。」

⑥大蚂蚁。《玉篇·蟲部》:「𧕿,大螘也。或作蜚。」

(二)fēi 《廣韻》甫微切,平微非。微部。

通「飛」。如:流言蜚语;蜚短流长。《廣韻·微韻》:「飛,古通用蜚。」段玉裁《説文解字注·虫部》:「蜚,古書多叚為飛字。」《墨子·非樂》:「今人固與禽獸、麋鹿、蜚鳥、負蟲異者也。」孫詒讓閒詁:「蜚與飛通。」《史記·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將沖天。」張榘《摸魚兒·送上元主簿回府》:「正桃花,漸蜚紅雨,依稀一半春色。」

(三)pèi 《集韻》滂佩切,去隊滂。

〔蜚林〕地名。《篇海類編·鱗介類·虫部》:「蜚,蜚林,地名。在。」

(四)bèi 《玉篇》蒲溉切。

同「琲」。《玉篇·玉部》:「琲,亦作蜚。」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22: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