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升 |
释义 | 升 《説文》:「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林义光《文源》:「升,斗所象形同,因加一畫為别耳。」高鸿缙《中國字例》:「此升起之升字,倚斗畫其已挹取有物,而升上傾注之形……託以寄升起之意。動詞。后世借為十合之名,非本意也。」 shēng 《廣韻》識蒸切,平蒸書。蒸部。 ①上升。如:升旗;升学;升官。《詩·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毛傳:「升,出也。」《論衡·道虚》:「人無毛羽,何用飛升?」又指晋升,升职。唐白居易《祭盧虔文》:「名因文著,位以才升。」巴金《寒夜》十四:「他运动升调兰州。」 ②登;上。《正字通·十部》:「升,登也。」《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漢書·成帝紀》:「成帝善修容儀,升車正立,不内顧,不疾言,不親指。」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升階揖侍郎,歸舍日未欹。」《聊齋志異·偷桃》:「天可階而升乎?」 ③成熟。《集韻·蒸韻》:「升,成也。」《論語·陽貨》:「舊穀既没,新穀既升。」宋陳耆卿《艱食行》:「新穀未升除穀罄,窶人托麥以為命。」《西遊記》第八十七回:「田疇麻麥盛,村堡荳糧升。」 ④进献,进奉。《集韻·蒸韻》:「升,進也。」《吕氏春秋·孟秋紀》:「是月也,農乃升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高誘注:「升,進也。」又《孟夏紀》:「是月也,驅獸無害五穀,無大田獵,農乃升麥。」高誘注:「升,獻。」《文選·張衡〈西京賦〉》:「升觴舉燧,既釂鳴鐘。」李善注:「升,進也。」 ⑤古祭祀时将祭牲放入鼎中。《儀禮·士冠禮》:「若殺,則特豚,載合升。」鄭玄注:「煮於鑊曰亨,在鼎曰升,在俎曰載。『載合升』者,明亨與載皆合左右胖。」 ⑥量具。《正字通·十部》:「升,十合器也。」《商鞅方升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一為升。」《太平廣記》卷四五七引《續搜神記》:「廣州人共在山中伐木,忽見石窠中有三卵,大如升,便取煮之。」 ⑧体积单位。1升=1立方分米。 ⑨古代区别布的粗细所用的计算单位,其作用类似今天计算纱线的「支」。《儀禮·喪服》:「冠六升,外畢。」鄭玄注:「布八十縷為升。」《禮記·雜記》:「朝服十五升。」南朝宋喬道元《與天公牋》:「撤以三股之絲綖,袷以四升之粗布。」 ⑩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巽下坤上。《易·升》:「升,元亨。」孔穎達疏:「升者,登上之義。升而得大通,故曰『升,元亨』也。」 ⑪姓。《萬姓統譜·蒸韻》:「升,見《姓苑》。」南北朝有升元。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