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奠 |
释义 | 奠 《説文》:「奠,置祭也。从酋,酋,酒也。下其丌也。《禮》有奠祭者。」 (一)diàn 《廣韻》堂練切,去霰定。真部。 ①将祭品置于神前祭神。《釋名·釋喪制》:「喪祭曰奠。奠,停也,言停久也。亦言樸奠,合體用之也。」《説文·丌部》:「奠,置祭也。」《詩·召南·采蘋》:「于以奠之,宗室牖下。」毛傳:「奠,置也。」唐司空曙《哭苗員外呈張參軍》:「壽堂乖一慟,奠席阻長辭。」孙中山《挽刘道一》:「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特指初死时的祭祀。《禮記·檀弓下》:「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孔穎達疏:「奠,謂始死至葬之時祭名。」 ②进献。《廣雅·釋言》:「奠,薦也。」《書·康王之誥》:「一二臣衛,敢執壤奠,皆再拜稽首。」孔傳:「敢執壤地所出而奠贄也。」唐韓愈《元和聖德詩》:「奠璧獻斚,衆樂驚作。」《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到了廳事,先奠了雁,然後拜見魯編修。」张慧剑注:「古時把雁當作愛情不貳的徵象,結婚時有獻雁的儀式。奠雁就是獻雁。」 ③置放。《廣雅·釋詁四》:「奠,置也。」《儀禮·士冠禮》:「將冠者出房南面,贊者奠纚笄櫛于筵南端。」鄭玄注:「奠,停也。」《禮記·内則》:「其相授,則女受以篚;其無篚則皆坐,奠之而後取之。」鄭玄注:「奠,停地也。」又指置放的东西,如祭品之类。《國語·晋語二》:「優施出,里克辟奠,不飧而寑。」韋昭注:「奠,置也。」 ④勘定;建立。如:奠都;奠基。《玉篇·丌部》:「奠,定也。」《書·禹貢》:「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孔傳:「奠,定也。高山,五岳;大川,四瀆,定其差秩。」北周庾信《終南山義谷銘》:「疏川奠谷,落實摧柯。」清顧炎武《日知録·武王伐紂》:「武王克商,天下大定,裂土奠國,乃不以其故都封周之臣,而仍以封武庚。」 ⑤确定,规定。《周禮·地官·賈師》:「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賈。」《太玄·玄攡》:「天地奠位,神明通氣。」范望注:「奠,定也。」唐白居易《得甲獻弓蹲甲而射不穿一扎判》:「甲奠體以成,執簫而獻。」清王夫之《周易外傳·説卦傳》:「天尊地卑,義奠於位。」 ⑥平定;平息。《文選·顔延之〈應詔讌曲水作詩〉》:「有睟叡蕃,爰履奠牧。」李善注:「爰履奠牧,謂於所履之地,能鎮定其郊牧也。」清高斗樞《守鄖紀略·序》:「世咸推韓(琦)范(仲淹),以文臣而諳武略,胸羅甲兵,手捧天日,為能屹奠巖疆,銘功彝鼎。」柳亚子《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有作》:「论定延京尊后圣,毛郎一语奠群哗。」 ⑦调笑,诙谐。《廣雅·釋詁四》:「詼、啁……奠,調也。」 (二)tíng 《經典釋文》音亭。耕部。 通「停」。止。《周禮·考工記·匠人》:「凡行奠水,磬折以參伍。」鄭玄注引鄭司農曰:「奠,讀為停,謂行停水。」 (三)dìng 《廣韻》丁定切,去徑端。 ①同「飣」。积存食物。《廣韻·徑韻》:「奠」,同「飣」。 ②假。《集韻·徑韻》:「奠,假也。」 (四)zhèng 同「鄭」。清吴大澂《説文古籀補》:「奠,古文以為鄭字。」按:《金文編》卷五载《鄭伯筍父鬲》、《鄭虢仲鼎》等皆用「奠」作「鄭」。 (五)zūn 同「尊」。《儀禮·士喪禮》:「脯醢醴酒,冪奠用功布。」鄭玄注:「古文奠為尊。」清朱珔《説文叚借義證》引此云:「惠(棟)云:『古尊字作𢍜,與尊相似,故譌。』則非借字。」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