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奉 |
释义 | 奉 《説文》:「奉,承也。从手,从廾,丰聲。」 fèng 《廣韻》扶隴切,上腫奉。又《集韻》撫勇切。東部。 ①承受;接受。《説文·廾部》:「奉,承也。」《書·盤庚上》:「乃既先惡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孫星衍疏:「既導民以惡,乃自承其禍,痛悔之無及矣。」唐杜甫《投簡梓州幕府兼簡韋十郎官》:「幕下郎官安隱無?從來不奉一行書。」仇兆鰲注:「不奉書,不接來書也。」鲁迅《书信·致曹聚仁(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一日)》:「奉惠函后,记得昨曾答复一信。」 ②承受物件的东西。《國語·齊語》:「桓公知諸侯之歸己也,故使輕其幣而重其禮。故天下諸侯罷馬以為幣,縷綦以為奉,鹿皮四个;諸侯之使垂橐而入,稛載而歸。」韋昭注:「奉,藉也,所以藉玉之藻也。」引申为凭借。《韓非子·有度》:「小臣奉禄養交,不以官為事。」 ③赞助;扶助。《逸周書·太子晋》:「舜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遠人。」《淮南子·説林》:「人不見龍之飛舉而能高者,風雨奉之。」高誘注:「奉,助也。」《顔氏家訓·勉學》:「周宏正奉贊大猷,化行都邑,學徒千餘,實為盛美。」 ④恭敬地捧着,拿着。后作「捧」。《廣雅·釋詁三》:「奉,持也。」唐顔師古《匡謬正俗》卷三:「奉者,皆謂恭而持之。」《儀禮·士昏禮》:「賓右取脯,左奉之,乃歸執以反命。」《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三國魏曹丕《大牆上蒿行》:「前奉玉卮,為我行觴。」明陳所聞輯《南北宫詞記·南宫詞紀·擬漢宫春怨·商調二郎神》:「銅壺轉,奉箕箒,又平明金殿,記少小披香曾侍宴。」 ⑤进献。《廣雅·釋言》:「奉,獻也。」《詩·秦風·駟驖》:「奉時辰牡,辰牡孔碩。公曰『左之』,舍拔則獲。」毛傳:「冬獻狼,夏獻麋,春秋獻鹿豕羣獸。」《遼史·禮志六》:「五月重五日,午時,採艾葉和綿著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賜三事。」清徐鼒《小腆紀年·清世祖順治三年》:「明鄭鴻逵棄仙霞關。……時有民謡曰:峻峭仙霞關,逍遥車馬過。將軍愛百姓,拱手奉山河。」又指进献贡奉的物品。《儀禮·聘禮》:「官陳幣皮北首西上,加其奉於左皮上。」鄭玄注:「奉,所奉以致命。」《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建安十二年春二月」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書》:「若年殷用足,租奉畢入,將大與衆人悉共饗之。」 ⑥给与;送。《廣韻·腫韻》:「奉,與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杜預注:「奉,與也。」宋王安石《與馬運判書》:「比奉書,即蒙寵答,以感以怍。」清洪仁玕《資政新篇》:「先與保人議定每年納銀若干,有失則保人賠其所值,無失則嬴(贏)其所奉。」 ⑦为……效劳;侍候。《字彙·大部》:「奉,侍也。」《管子·國蓄》:「春以奉耕,夏以奉耘。」《漢書·食貨志下》引此文顔師古注:「奉,謂供事也。」唐白居易《翰林制詔·與從史詔》:「卿推誠奉國,積慶承家,既彰盡節之忠,宜洽流根之澤。」 ⑧拥戴;尊崇;跟随。《左傳·隱公元年》:「故仲子歸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洪亮吉詁:「奉皆有尊崇之義。」《世説新語·賢媛》:「秦末大亂,東陽人欲奉(陳)嬰為主。」明客溪漁隱《求野録》:「(李)定國曰:(孫)可望扶明,我則奉之;若其渝盟,我則殺之。」 ⑨讨好;奉承。宋佚名《梅妃傳》:「(高)力士方奉(楊)太真,且畏權勢。」张友鹤注:「奉,趨奉,巴結。」《儒林外史》第十回:「晚生只是個直言,並不肯阿諛趨奉。」 ⑩信奉;遵循。《左傳·哀公六年》:「吾子奉義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新唐書·王世充傳》:「(李)密稱臣奉制,引兵從(宇文)化及黎陽,戰勝來告。」清王夫之《周易外傳·雜卦傳》:「變合常全,奉常以處變。」鲁迅《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乾隆朝所竭力『销毁』的书,虽遗老也不复明白,不到一百三十年,又从新奉为宝典了。」 ⑪祭祀,供奉。《左傳·昭公三十二年》:「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北史·穆崇傳》:「道武異之,命崇立祀,子孫世奉焉。」唐高郢《再上諫上書》:「陛下奉先思孝,興福除禍。」《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九》:「中蓋玉皇閣,前三楹奉白衣大士,後三楹奉三教聖人。」 ⑫养,供给。《潛夫論·浮侈》:「是則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婦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新唐書·陸贄傳》:「一人征行,十室資奉。」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七:「邇者民糧逋負,屯種廢弛,而動請内帑,虚腹心以奉四肢,非完策也。」 ⑬用度;给养。《孫子·作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内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管子·山國軌》:「立三等之租于山,曰:握以下者為柴楂,把以上者為室奉,三圍以上為棺椁之奉。」尹知章注:「室奉,備宫室之用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袁紹)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⑭俸禄。后作「俸」。《廣雅·釋詁四》:「奉,禄也。」《集韻·用韻》:「俸,秩禄也。或作奉。」《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四曰禄位」漢鄭玄注:「禄,若今之月奉也。」陸德明釋文:「奉,本或作俸。」《戰國策·趙策四》:「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以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新唐書·李光弼傳》:「罷軍中雜徭,出奉錢贖將士質賣子,還其家。」 ⑮事奉;待遇。《孟子·告子上》:「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白樂天亦嗜酒,其家釀黄醅者,蓋善酒也。又每飲酒必有絲竹僮妓之奉。」《宋史·余玠傳》:「賓館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數月,無所言。」 ⑯保全,保持。《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蔿吕臣實為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杜預注:「言其自守無大志。」《管子·四稱》:「君若有過,各奉其身。」郭沫若等集校:「奉者,保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⑰敬辞。《書·洛誥》:「公稱丕顯德,以予小子,揚文武烈,奉答天命。」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槐安國王遣小臣致命奉邀。」清孔尚任《桃花扇·訪翠》:「既蒙不棄,擇定吉期,賤妾就要奉攀了。」 ⑱通「逢(féng)」。《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四度》:「外内皆順,命日天當。功成而不廢,後不奉央〔殃〕。」 ⑲地名。 ⑳姓。《通志·氏族略五》:「奉氏,見《姓苑》。」《正字通·大部》:「奉,姓。漢馬軍使奉揮,明奉科。」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