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准〕

《説文》:「準,平也。从水,隼聲。」

(一)zhǔn 《廣韻》之尹切,上準章。諄部。

①平。《説文·水部》:「準,平也。」段玉裁注:「謂水之平也。天下莫平於水。」《周禮·考工記·輈人》:「輈注則利準,利準則久,和則安。」鄭玄注:「故書準作水。鄭司農云『注則利水』。謂利水重讀似非也。『注則利』,謂輈之揉者形如注星則利也。『準則久』,謂輈之在輿下者平如準則能久也。」賈公彦疏:「云『準則久』者。準,平也。輈平輿亦平,平則穩、故得長久也。」

②均等,相当。《廣韻·準韻》:「準,均也。」《易·繫辭上》:「《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陸德明釋文:「云:『準,等也。』云:『中也,平也。』」孔穎達疏:「聖人作《易》,與天地相準,謂準擬天地,則乾健以法天,坤順以法地之類是也。」《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田事既飭,先定準直,農乃不惑。」鄭玄注:「準直謂封疆徑遂也。」孔穎達疏:「準謂輕重平均,直謂繩墨得中也。封疆有界限,徑遂有闊狹,皆先平均正直之,故云『準直謂封疆徑遂』。」《聊齋志異·白秋練》:「生以所言物價告父。父頗不信,姑以餘貲半從其教。既歸,所自置貨,貲本大虧;幸少從女言,得厚息,略相準。」

③抵偿;折合。韓愈《贈崔立之評事》:「牆根菊花好沽酒,錢帛縱空衣可準。」關漢卿《竇娥寃·楔子》:「我有心看上他與我家做箇媳婦,就準這四十兩銀子,豈不兩得其便!」《清史稿·食貨志五·錢法》:「新舊錢暫兼行,新錢千準銀一兩,舊錢準七錢。」

④程度接近、可作某类事物看待。梁启超《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我们佛学时代,还有点『准科学的』精神不时发现,只有比他们强,没有比他们弱。」

⑤古代测平的器具。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水部》:「準,水平謂之準,因之製平物之器亦謂之準。」《管子·水地》:「準也者,五量之宗也。」《漢書·律曆志上》:「準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新唐書·天文志一》:「(渾天儀)表裏三重,下據準基,狀如十字。」

⑥标准;准则。《荀子·致士》:「程者,物之準也;禮者,節之準也。」《漢書·東方朔傳》:「以道德為麗,以仁義為準。」《舊唐書·文苑傳下·杜甫》:「予(元稹)嘗欲條析其文,體别相附,與來者為之準。」柳青《创业史》第十六章:「懂得这些道理,干起来人心里有准!」

⑦仿效,效法。《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準,倣也。」《文選·左思〈詠史八首〉》之一:「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虚》。」李周翰注:「賈誼作《過秦論》,司馬相如作《子虚賦》,準擬此以為法則也。」《新唐書·竇建德傳》:「始都樂壽,號金城宫,備百官,準開皇故事。」曾鞏《楊顔》:「楊雄纂言準仲尼氏為身慕。」

⑧依照,依据。吴善述《説文廣義校訂》:「準,有準則可以依從,故以為依準字。」南朝宗懔《荆楚歲時記》:「今寒食準節氣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則禁火蓋之舊制。」柳宗元《為京兆府昭應等九縣訴夏苗旱損狀》:「今長安一十四縣,并準常年例全徵。」宋濂《答章秀才論詩書》:「若體規畫圓,準方作矩,終為人之臣僕,烏尚得謂之詩哉?」

⑨瞄准;测量,度量。《廣韻·準韻》:「準,度也。」《淮南子·齊俗》:「脩脛者使之跖钁,强脊者使之負土,眇者使之準,傴者使之塗;各有所宜。」《宋史·蘇軾傳》:「始至,遣吏以水平準之,之漲水高於新溝幾一丈。」王国维《宋钜鹿故城所出三木尺拓本跋》:「帛亦每四丈为一匹,用大尺准之,盖秬尺四十八尺也。」

⑩揣度;衡量;比照。《篇海類編·地理類·水部》:「準,擬也。」《淮南子·覽冥》:「仁君處位而不安,大夫隱道而不言,羣臣準上意而懷當。」辛棄疾《論荆襄上流為東南重地》:「以古準今,盛衰相乘,物理變化,聖人處之,豈非慄慄危懼,不敢自暇之時乎?」龔自珍《答人問關内侯》:「宗室自親王以下,至於奉恩將軍,凡九等,皆撥予之以直隸關東之田,以抵古人湯沐邑。以制準之,則關内侯也。」

⑪确切;确实。《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二回:「工僂沙衛不能成事,乃於城上射下羽書,書中約夜半於東北角伺候大軍登城。莊公猶未準信。」《紅樓夢》第九十二回:「賈璉道:『聽得内閣裏人説起,雨村又要升了。』賈政道:『這也好。不知準不準?』」

⑫准确;正确。如:打得准;猜得准;钟走得不准。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老舍《骆驼祥子》八:「瞧准了再放手钱,不能放秃尾巴鹰。」

⑬准许,允许。吴善述《説文廣義校訂》:「準,有準則不改易,故以為允準字。」《水滸傳》第一回:「仁宗天子準奏,急令翰林學士草詔一道……宣請嗣天師張真人星夜來朝,祈禳瘟疫。」鲁迅《三闲集·扁》:「见女郎小腿肚作诗,是浪漫主义;见女郎小腿肚不准作诗,是古典主义。」

以来公文上表示许可的批语。周必大《二老堂雜志》卷三:「勑牒準字,去十為准,或謂本朝因寇準為相而改,又云曾公亮蔡京父皆名而避,其實不然。余見告已作准,又攷五代堂判亦然。頃在密院令吏輩用準字,既而作相,又合三省如此寫,至今遂定。」

⑮古代定音器名。《續漢書·律曆志上》:「竹聲不可以度調,故作準以定數。準之狀如瑟,長丈而十三弦,隱閒九尺,以應黄鍾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畫分寸,以為六十律清濁之節。」

⑯鼻子。《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為人,蜂準,長目。」張守節正義引文穎曰:「準,鼻也。」三國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若挾顔狀,則英布黥相,不減其貴;隆準見劓,不減公侯之標。」紀昀《閲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録五》:「所蓄犬忽人立怒號,兩爪抱持齧婦面,裂其鼻準,併盲其一目。」

⑰古代狱官,即「準人」。《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傳:「準人平法,謂士官。」孔穎達疏:「準訓平也。平法之人謂士官也。士,察也。察獄之官用法必當均平,故謂獄官為準人。」又:「宅乃事,宅乃牧,宅乃準,兹惟后矣。」傳:「宅,居也……居内外之官及平法者,皆得其人,則此惟君矣。」

⑱古代刨的别名。《天工開物·錘鍛》:「凡鉋,磨礪嵌鋼寸鐵,露刃秒忽,斜出木口之面,所以平木,古名曰準。」

⑲箭靶。《廣韻·準韻》:「埻,射的。《周禮(天官·司裘)》或作準。」《説文·木部》:「臬,射準的也。」《抱朴子·外篇·廣譬》:「準的陳則流鏑赴焉,美名起則謗讟攻焉。」《後漢書·宗室四王三侯傳·齊武王縯》:「遽自尊立,為天下準的,使後人得承吾敝,非計之善者也。」也指射堋、箭垛。

⑳副词。表示肯定,相当于「一定」。李調元《方言藻》卷下:「準,猶定也。」劉得仁《悲老宫人》:「曾緣玉貌君王寵,準擬人看似舊時。」《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主公再勿多言。來早準行。」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如果用芦席围起来,两个铜板看一下,准可以发一点小财的。」

㉑姓。《姓觿·軫韻》:「準,《千家姓》云:隴西族。」

(二)zhuó 《廣韻》職悦切,入薛章。

通「䪼」。颧骨。《廣韻·薛韻》:「準,應劭云:『準,頰權準也。』」《漢書·高帝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顔。」俞樾《曲園雜纂》三十一:「準字本有二説:從服(虔)音應(劭)説,則準者䪼之叚字,頰權䪼也,其音當讀拙;從李(斐)文(穎)音,則準者鼻也,其音當讀準的之準。兩音兩義,判然不同……今治《漢書》者,皆從説以為鼻,而或從音讀拙,此大謬也。《玉篇·頁部》:『䪼,之劣切。漢高祖隆䪼龍顔。』疑古本《漢書》自有作䪼者。説必有所本,師古非之,殆未審也。」《清朝野史大觀·清朝藝苑·江左三鳳皇》:「宜興陳其年檢討少清臞,冠而于思(腮),鬚浸淫及顴準,士友號為陳髯。」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