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淹,水。出越巂徼外,東入若水。从水,奄聲。」

(一)yān 《廣韻》央炎切,平鹽影。又於劒切。談部。

①古水名。即今金沙江自发源地至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段。在攀枝花市东与雅砻江(古称若水)汇合。(其下之金沙江古亦称若水。)《説文·水部》:「淹,水。出越巂徼外,東入若水。」楊守敬《水經注疏·淹水》:「今金沙江中甸廳東南流經麗江縣鶴慶州,又東經賓川州永北廳大姚縣,至會理州西會打沖河(今雅砻江),即《經》所謂入若水也。」

②浸渍;淹没。《玉篇·水部》:「淹,漬也。」《楚辭·劉向〈九嘆·怨思〉》:「淹芳芷於腐井兮,弃雞駭於筐簏。」王逸注:「淹,漬也。」韓偓《春盡日》:「柳腰入户風斜倚,榆莢堆墻水半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地下的水,淹着牀腿子。」鲁迅《准风月谈·踢》:「……两人,竟被捕弄到水里去,刘明山竟淹死了。」引申为沉溺。《禮記·儒行》:「儒有委之以貨財,淹之樂好,見利不虧其義……其特立有如此者。」鄭玄注:「淹謂浸漬之。」穎達疏:「言樂好之事,易以溺人。」又用为遮盖。《中国谚语资料》下:「稀谷子,满苗花,清明麦子淹老鸦。」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小麦也都淹没在野草里,到处都是攀地龙和野苇子。」

③满。三國曹叡《善哉行》:「遊弗淹旬,遂届揚土。」《新唐書·桓敬崔張袁傳贊》:「五王提衛兵誅嬖臣,中興室,不淹辰天下晏然,其謀深矣。」《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二年》:「孟達衆少而食支一年,將士四倍於而糧不淹月。」

④腐败。《方言》卷十三:「漫、淹,敗也。溼敝為漫,水敝為淹。」郭璞注:「皆謂水潦漫澇壞物也。」《廣雅·釋詁三》:「淹,敗也。」周履靖《羣物奇制·飲食》:「糟蟹法。詩云:三十圑臍不用尖,陳糟觔(斤)半半觔鹽,再加酒醋各半碗,喫到明年也不淹。」

⑤停留;滞留。《廣韻·鹽韻》:「淹,久留也。」《集韻·鹽韻》:「淹,留也。」《左傳·宣公十二年》:「將是訓定,豈敢求罪于,二三子無淹久。」杜預注:「淹,留也。」孟浩然《口號贈王九》:「日暮田家遠,山中勿久淹。」徐燦《送方太夫人西還》:「舊遊京國久相親,三載同淹紫塞塵。」又迟缓。《文選·賈誼〈鵩鳥賦〉》:「淹速之度兮,語予其期。」李善注:「淹,遲也。」

⑥时间长。《爾雅·釋詁下》:「淹,久也。」《公羊傳·宣公十二年》:「王師淹病矣,君請勿許也。」何休注:「淹,久也。」南朝江淹《去故鄉賦》:「横羽觴而淹望,撫玉琴兮何親?」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之一:「窺觀坐窮晡,未覺晷刻淹。」

⑦有才德而不得录用或升迁;也指未被录用或不得升迁的人。《左傳·昭公十四年》:「詰姦慝,舉淹滯。」杜預注:「淹滯,有才德而未叙者。」白居易《酬張太祝晚秋卧病見寄》:「高才淹禮寺,短羽翔禁林。」王士禛《翕菴伊公墓誌銘》:「(公)性恬退,與物無競,淹卿寺十餘載,處之夷然。」

⑧广博;深入。三國嵇康《與山巨源絶交書》:「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文心雕龍·體性》:「平子淹通,故慮周而藻密。」范文澜注:「《後漢書·張衡傳》:『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此淹通之徵。」《新唐書·王義方傳》:「淹究經術,性謇特,高自標樹。」《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八》:「聞此有了凡師,亦僧,淹貫内典。」

⑨用盐浸渍食物。后作「醃」。《齊民要術·楊梅》:「食經藏楊梅法,擇佳完者一石,以鹽一斗淹之。」

⑩汗液等浸渍皮肤使人感到痛或痒。如:夹肢窝淹得难受。

⑪通「掩」。南朝江淹《娼婦自悲賦》:「去柏梁以淹袂兮,出桂苑而歛眉。」

⑫姓。《字彙·水部》:「淹,姓。」《姓觿·鹽韻》:「淹,《路史》云:『奄侯之後。』《千家姓》云:『南昌族。』」

(二)yǎn 《集韻》衣檢切,上琰影。又《廣韻》於劒切。

①水涯。《集韻·琰韻》:「淹,水涯也。」

②缫丝时理出头绪。《集韻·琰韻》:「淹,繅絲出緒也。」《禮記·祭義》「及良日,夫人繅,三盆手」鄭玄注:「三盆手者,三淹也。凡繅,每淹,大揔而手振之,以出緒也。」陸德明釋文本作「掩」,曰:「掩,本亦作淹。」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2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