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唶 |
释义 | 唶 (一)zé 《廣韻》側伯切,入陌莊。鐸部。 ①同「諎」。大声呼叫。《説文·言部》:「諎,大聲也。唶,諎或从口。」《史記·魏公子列傳》:「晋鄙嚄唶宿將,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是以泣耳。」張守節正義引(李登)《聲類》曰:「唶,大呼。」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太原張玉姑之咄獄》:「叟有女夙黠慧,一見僧即唶曰:『若個莽男子,偽為婦人,將賺誰何?』」 ②嗍;吮吸。《字彙·口部》:「唶,唶吮,以口吸物也。」《史記·佞幸列傳·鄧通》:「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帝唶吮之。」清沈德潛《旱》:「去年荒旱苦乏食,縣令唶血鞭耕農。」 (二)jiè 《廣韻》子夜切,去禡精。魚部。 ①嗟叹;赞叹。《廣韻·禡韻》:「唶,歎聲。」《韓非子·守道》:「人臣垂拱於金城之内,而無扼腕聚脣嗟唶之禍。」《後漢書·光武帝紀論》:「蘇伯阿為王莽使至南陽,遥望見舂陵郭,唶曰:『氣佳哉!鬱鬱葱葱然。』」李賢注:「唶,歎也。」宋宋祁《九日藥市作》:「顧賴惡石功,捫衿重慚唶。」 ②〔唶唶〕鸟鸣声。《廣雅·釋訓》:「唶唶,鳴也。」《淮南子·原道》:「烏之啞啞,鵲之唶唶。」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