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隱 |
释义 | 隱〔隐〕 《説文》:「隱,蔽也。从𨸏,㥯聲。」 (一)yǐn 《廣韻》於謹切,上隱影。諄部。 ①隐蔽;隐藏。《説文·𨸏部》:「隱,蔽也。」徐灝注箋:「隱之本義葢謂隔𨸏不相見,引申為凡隱蔽之偁。」《玉篇·阜部》:「隱,不見也,匿也。」《廣韻·隱韻》:「隱,藏也。」《易·坤》:「(文言曰)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孔穎達疏:「天地否閉,賢人潛隱。」晋潘岳《射雉賦》:「㨛降丘以馳敵,雖形隱而草動。」唐李白《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樹雜日易隱,崖傾月難圓。」明宋濂《潛溪録》卷一:「隱則如虎豹之在山。」又指隐居或隐士。《宋書·隱逸傳·周續之》:「既而閑居讀《老》、《易》,入廬山事沙門釋慧遠,時彭城劉遺民遁迹廬山,陶淵明亦不應徵命,謂之尋陽三隱。」 ②隐讳;隐瞒。《廣韻·隱韻》:「隱,私也。」《論語·子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皇侃義疏引范甯曰:「若父子不相隱諱,則傷教破義。」《吕氏春秋·圜道》:「分定則下不相隱。」高誘注:「隱,私也。」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一牛之失,則隱而不言,五羊之獲,則指為勞績。」清于雯峻《朱敦夫傳》:「或以詩文質者,直言不隱。」 ③精深,微妙。《爾雅·釋詁》:「隱,微也。」《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之以顯。」司馬貞索隱:「李奇曰:『隱猶微也。』韋昭曰:『《易》本陰陽之微妙,出為人事,乃更昭著也。』」 ④幽静;安静。《文選·嵇康〈琴賦〉》:「且其山川形勢,則盤紆隱深。」李善注:「隱,幽,深邃也。」《後漢書·趙典傳》:「典少篤行隱約,博學經書,弟子自遠方至。」李賢注:「隱,猶静也。」 ⑤隐语,谜语。《韓非子·難三》:「人有設桓公隱者,……桓公不能射。」《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之時喜隱。」《漢書·東方朔傳》:「臣非敢詆之,乃與為隱耳。」顔師古注:「隱,謂隱語也。」又作隐语。《韓非子·喻老》:「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説苑·正諫》:「臣不能為樂,臣善隱。」 ⑥穷困。《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政自之出久矣,隱民多取食焉。」杜預注:「隱約窮困。」《荀子·宥坐》:「今夫子累德積義、懷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隱也?」楊倞注:「隱謂窮約。」 ⑦忧伤;病痛。《廣韻·隱韻》:「隱,痛也。」《詩·邶風·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毛傳:「隱,痛也。」孔穎達疏:「如人有痛疾之憂,言憂之甚也。」《楚辭·九章·悲回風》:「孰能思而不隱兮,照彭咸之所聞。」王逸注:「隱,憂也。」《後漢書·張衡傳》:「當此之會,乃黿鳴而鼈應也。故能同心戮力,勤恤人隱,奄受區夏,以定帝位。」李賢注:「隱,病也。《國語》曰:『勤恤人隱,而除其害也。』」 ⑧怜惜,同情。《孟子·梁惠王上》:「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南朝梁武帝《遣使巡行詔》:「庶以矜隱之念,昭被四方。」《封神演義》第二十回:「懇祈恩臺大開慈隱,法外施仁。」 ⑨审度。《爾雅·釋言》:「隱,占也。」郭璞注:「隱,度。」邢昺疏:「占者視兆以知吉凶也,必先隱度。故曰:『隱,占也。』」《廣雅·釋詁一》:「隱,度也。」《書·盤庚下》:「邦伯師長,百執事之人,尚皆隱哉。」孔穎達疏:「隱謂隱審也。」《管子·禁藏》:「下觀不及者,以自隱也。」尹知章注:「隱,度也。度己有不及之事當效之也。」又思念,思考。《禮記·少儀》:「軍旅思險,隱情以虞。」鄭玄注:「隱,意也,思也。虞,度也。當思念己情之所能以度彼之將然否。」 ⑩安;定。也作「穩」。《方言》卷六:「隱,定也。」《廣雅·釋詁一》:「隱,安也。」《廣韻·隱韻》:「隱,安也,定也。」《楚辭·九章·抽思》:「超回志度,行隱進兮。」洪興祖補注:「《説文》:『隱,安也。』」唐杜甫《投簡梓州幕府兼簡韋十郎官》:「幕下郎官安隱無?從來不奉一行書。」《資治通鑑·唐玄宗天寶十四載》:「禄山踞牀微起,亦不拜,曰:『聖人安隱。』」胡三省注:「隱,讀曰穩。唐帖多有寫『穩』字為『隱』字者。」 ⑪威重貌。《後漢書·吴漢傳》:「吴公差彊人意,隱若一敵國矣!」李賢注:「隱,威重之貌。」清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録·東廣州縣起義傳·蘇利》:「利兵勢日盛,魚鹽之利,歲入可百萬。戰船千艘,士卒數萬人,扶制所至,沿海千餘里,隱然有邊海長城之勢。」 ⑫大。《楚辭·劉向〈九歎·遠逝〉》:「佩蒼龍之蚴虬兮,帶隱虹之逶虵。」王逸注:「隱,大也。」 ⑬短墙。《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斐豹)踰隱而待之。督戎踰入,豹自後擊而殺之。」杜預注:「隱,短牆也。」 ⑭琴上饰。漢桓譚《新論·琴道》:「琴隱長四十五分,隱以前長八分。」《文選·枚乘〈七發〉》:「使琴摯斫斬以為琴,野繭之絲以為弦,孤子之鈎以為隱,九寡之珥以為約。」張銑注:「隱,琴上飾。」 ⑮塞,堵塞。《管子·輕重甲》:「越人果至,隱曲薔以水齊。」王念孫雜志:「薔,亦當為菑。曲菑,菑水之曲處也……隱,塞也,謂塞曲菑以灌齊都也。」《詩·小雅·魚麗》「魚麗于罶,鱨鯊」漢毛亨傳:「士不隱塞。」陸德明釋文:「隱,如字。本又作偃,亦如字。」孔穎達疏:「『士不隱塞』者,為梁止可為防於兩邊,不得當中皆隱塞。」阮元校勘記:「其『本又作偃』者,即今之堰字。」 ⑯通「殷」。震动。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屯部》:「隱,叚借為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車騎靁起,隱天動地。」按:《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隱」作「殷」。李善注引郭璞曰:「殷,猶震也。」 ⑰姓。《廣韻·隱韻》:「隱,姓。《吴志》有廷尉左監隱蕃。」 (二)yìn 《廣韻》於靳切,去焮影。諄部。 ①凭倚,依据。《廣韻·焮韻》:「隱,隈隱之皃。」《集韻·稕韻》:「隱,據也。」《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嘘。」陸德明釋文:「隱,馮也。」成玄英疏:「子綦憑几坐忘,凝神遐思,仰天而歎。」《禮記·檀弓下》:「既葬而封,廣輪揜坎,其高可隱也。」鄭玄注:「隱,據也。」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一:「管寧坐不箕股,榻當膝處皆穿,諸所謂坐,皆跪也,蓋以膝隱地,伸腰及股,危而不安者跪也。」 ②筑。《集韻·焮韻》:「隱,築也。」《漢書·賈山傳》:「隱以金椎,樹以青松。」顔師古注引服虔曰:「隱,築也。以鐵椎築之。」《文選·曹植〈七啓〉》:「形不抗手,骨不隱拳。」李善注引服虔《漢書》註曰:「隱,築也。」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