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一)chí 《廣韻》直離切,平支澄。歌部。

①水塘,积水的坑。《玉篇·水部》:「池,渟水。」《廣韻·支韻》:「池,停水曰池。」《詩·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頻。」南朝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白居易《感鶴》:「委質小池内,争食羣雞前。」周恩来《春日偶成》:「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②护城河。《説文·𨸏部》:「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左傳·僖公四年》:「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賈誼《過秦論》:「然後踐為城,因為池。」《宋史·李綱傳上》:「天下城池,豈有如都城者?」

③水道;沟渠。《周禮·秋官·雍氏》:「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鄭玄注:「池謂陂障之水道也。」《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毋竭川澤,毋漉陂池。」鄭玄注:「穿地通水曰池。」白居易《雜興三首》之二:「澹灧九折池,縈迴十餘里。」

④承霤,屋檐下承接檐水的半圆形管道。《漢書·宣帝紀》:「(神爵元年)金芝九莖産于函德殿銅池中。」顔師古注:「銅池,承霤是也,以銅為之。」

⑤古代柩车上的棺饰。象征活人宫室的承霤。《儀禮·既夕禮》:「商祝飾柩一池紐。」鄭玄注:「飾柩,為設牆柳也……牆有布帷,柳有布荒。池者,象宫室之承霤,以竹為之,狀如小車笭,衣以青布。一池,縣於柳前。」《禮記·檀弓上》:「池視重霤。」孔穎達疏:「池者,柳車之池也……生時既屋有重霤以行水,死時柳車亦象宫室,而在車覆鼈甲之下,牆帷之上,織竹為之,形如籠,衣以青布,以承鼈甲,名之為池,以象重霤,方面之數,各視生時重霤。」

⑥砚池。傅玄《硯賦》:「節方圓以定形,鍛金鐵以為池。」陸龜蒙《顧道士亡弟子奉束帛乞銘於襲美因賦戲贈》:「唯我有文無賣處,筆鋒銷盡墨池荒。」謝肇淛《五雜組·物部》:「故筆雖滿天下,而真足當臨池之用者,千百中一二也。」

⑦墓穴。《小爾雅·廣名》:「埋柩謂之殔,殔坎謂之池。」《吕氏春秋·異用》:「周文王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

⑧像水池的。如:乐池;舞池。

⑨字画和被头以及衣物边缘的镶饰。顔師古《匡謬正俗》卷七:「今之臥氊著裏施緣者,何以呼為池氊?答曰……池者,緣飾之名,謂其形象水池也……今人被頭别施帛為緣者猶謂之被池。此氊亦有緣,故得池名耳。」左思《嬌女詩》:「衣被皆重池,難與沉水碧。」趙德麟《侯鯖録》卷一:「今人被頭别施帛爲緣者,猶呼爲被池。」文震亨《長物志·御府書畫》:「傍有木印黑字一行,俱裝池匠花押名款。」

⑩水名。
池河淮河支流,源出安徽省定远县西根山,后折向东北,经明光市女山湖,至小柳巷附近入淮河。《水經注·淮水》:「淮水又東,池水注之。水出東城縣東北,流逕東城縣故城南……又東北流歷二山間,東北入于,謂之池河口也。」
池水汉水支流,源出陕西省南郑县南,北流至汉中市西面入汉水。《水經注·沔水》:「漢水右合池水,水出旱山……俗謂之獠子水。」

⑪古州名。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治所在今安徽省池州市秋浦)。改为府,辖境扩大至今铜陵市。1912年废。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九·池州府》:「武德四年置池州……池州路池州府,直隸京師,領縣六。今仍曰池州府。」

⑫姓。《通志·氏族略三》:「氏,以所居為氏也。中牟池瑗城門侯池仲魚。望出西平,今為福州大姓。」

(二)tuó 《廣韻》徒何切,平歌定。歌部。

〔虖池〕同「滹沱」。水名,即今之河北省滹沱河。《廣韻·歌韻》:「池,虖池,水名,在并州界。出《周禮》。」《集韻·戈韻》:「池,呼池,水名。通作沱。」《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北曰并州……其川虖池。」

(三)chè 《洪武正韻》直列切。

通「撤」。除去。《洪武正韻·屑韻》:「池」,同「撤」。《禮記·檀弓上》:「曾子弔於負夏。主人既祖,填池。」鄭玄注:「填池,當為『奠徹』,聲之誤也。奠徹謂徹遣奠,設祖奠。」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14: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