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3784949) U+592A⿵大丶
異體字表 夳(63) 𣡳(0) 大(9950366) 𡘙(0) 泰(641054) 冭(53)
正 字 表 太(簡)
1. tài, tā
【丑集下】【大字部】:【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同。【說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經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極、大初、大素、大室、大𤣥、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又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又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又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又【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 亦作太。康熙字典
正字
[簡] 太 U+592A
異體字
[1] 夳 tài (63) U+5933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淸·六藝之一録[倪濤]【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禄按即大字 衡方碑會䘮丨夫人按戴侗六書故云
民國·鳳城縣志[馬龍潭]【民國十年石印本】: 志也然以力求確故為地所拘古既簡略今亦未盡詳明苛如言採輶軒詩陳
[2] 𣡳 tài (0) U+23873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3] 大 dà, dài, tài (9950366) U+5927 汉语大字典
太學(97340) / 大學(171741)
國語辭典·大學: 古代成人接受教育的學府。《大戴禮記.保傅》:「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髮而就
大學 。」亦作「太學 」。以程為器所容也○是月也大飲烝十月農功畢天子諸侯與其群臣飲酒於
太學 以正齒位謂之大飲別之於他其禮亡今天子以燕禮郡國以鄉飲酒禮代之漢·禮記疏[鄭玄]【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當丁浪反注同○是月也大飮烝十月農功畢天子諸侯與其群臣飲酒於
大學 以正齒位謂之大飲別之於他其禮亡今天子以燕礼郡國以鄉飲酒礼代之漢·禮記[鄭玄]【四部叢刊景宋本】太蔟(5635) / 大蔟(1201)
漢語大詞典·大蔟:
太蔟 。十二律之一。則墬祗皆出師古曰此亦春官大司樂之職也天神之樂圜鍾為宫黄鍾為角
太蔟 為徵姑洗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雲門之舞地祗之樂函鍾為漢·漢書[班固]【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凡樂圜鍾為宫黄鍾為角
大蔟 為徵姑洗為羽靁鼓靁鼗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雲門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宋·周禮詳解[王昭禹]【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太爺(2042) / 大爺(4119)
何應捕呸了一呸道好個殺人害命的儒家子弟官差吏差來人不差你自到
太爺 面前去講當時劉氏與家僮婦女聽得正不知甚麽事頭髮了只好立著呆著明·拍案驚奇[凌濛初]【明崇禎尚友堂刻本】何捕快呸了一聲道好個殺人害命的儒家子弟官差吏差來人不差你自到
大爺 面前去講當時劉氏與家僮婦女聽得正不知什麼事情發了只好立著獃看明·今古奇觀[抱甕老人]【清初刊本】太姒(2572) / 大姒(1436)
漢語大詞典·太姒: 有莘氏 之女, 周文王 妻, 武王 母。《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則百斯男。” 毛 传:“大姒 , 文王 之妃也。”《史记·管蔡世家》:“ 武王 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 , 文王 正妃也。”后用为贤母的典实。漢語大詞典·大姒: 见“
太姒 ”。周書曰
太姒 夢見商之庭産𣗥宋·太平御覽[李昉]【四部叢刊三編景宋本】周書曰
大姒 夢見商之庭産棘太子發取周庭之梓樹於闕梓化為松栢棫柞寐覺以告文唐·藝文類聚[歐陽詢]【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太牢(11643) / 大牢(3925)
漢語大詞典·大牢: 1.
太牢 。2.单指牛。天子社稷皆
太牢 諸侯社稷皆少牢漢·獨斷[蔡邕]【四部叢刊三編景明弘治本】以三牲何重功故也尚書曰乃社于新邑羊一牛一豕一王制曰天子社稷皆
大牢 諸侯社稷皆少牢宗廟俱大牢 社稷獨少牢何宗廟大牢 所以廣孝道也社稷漢·白虎通德論[班固]【四部叢刊景元大德覆宋監本】太羹(901) / 大羹(1169)
漢語大詞典·太羹:
大羹 。國語辭典·太羹: 不調五味的肉汁。《左傳.桓公二年》:「
太羹 不致。」或作「大羹 」。
[4] 𡘙 tài (0) U+21619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5] 泰 tài (641054) U+6CF0 汉语大字典
太和(63915) / 泰和(27085)
𦙄呼天感動皇靈使陰陽四時五行之氣乖錯復旱上皇太平之君之治令
太和 氣逆行盖無故發民令作酒損廢五穀復致如此之禍患但使有德之君有教漢·太平經[佚名]【明正統道藏本】係於君子小人而君子小人進退之機實係於人君嗚呼元和之君子所以無
泰和 㑹昌之害者以其權出於憲宗也慶厯之君子所以無熙寧紹聖之憂者以其宋·大事記講義[吕中]【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太誓(1602) / 泰誓(5698)
國語辭典·泰誓: 《書經》篇名。共三篇,為武王伐紂至孟津會盟誓師之文。或作「
太誓 」。太誓 曰我武惟揚注太誓 古尚書百二十篇之時太誓 也今之尚書太誓 篇後得以充學故不與古太誓 同諸傳記引太誓 皆古太誓 也宋·漢制考[王應麟]【清學津討原本】也民有簞食壺漿之歡比於湯伐桀為有光寵美武王德優前代也今之尚書
泰誓 篇後得以充學故不與古太誓 同諸傳記引泰誓 皆古泰誓 也不行王政云爾漢·孟子注疏[趙岐]【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太伯(5950) / 泰伯(8403)
太王之子而王季歴之兄也季歴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歴以及昌於是
太伯 仲雍二人乃犇荆蠻文身斷髪示不可用集解應劭曰常在水中故斷其髪文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
泰伯 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辟季歷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三國·論語注疏[何晏]【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太始(6291) / 泰始(11521)
須眞天子經二卷或云須眞天子問四事經
太始 二年十一月八日出南北朝·出三藏記集[釋僧祐]【大正新修大藏經本】須眞天子經二卷
泰始 二年十一月出南北朝·出三藏記集[釋僧祐]【大正新修大藏經本】太元(15965) / 泰元(12648)
集觧徐廣曰常五年一脩耳今適二年故但祠於明堂其贊饗曰天増授皇帝
太元 神䇿周而復始皇帝敬拜太一東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驗然益遣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修封○宋祈曰越本每作毋新本無後字但云毋修封其贊饗曰天増授皇帝
泰元 神策周而復始皇帝敬拜泰一師古曰自此以上贊祝者辭東至海上考入海漢·漢書[班固]【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太初(17375) / 泰初(6753)
國語辭典·泰初: 上古時代。《楚辭.屈原.遠遊》:「超無為以至清兮,與
泰初 而為鄰。」亦作「太初 」。建子故以七年為元年韋昭云漢興至此百二嵗案律歴志云乃以前歴上元
太初 四年千六百一十七嵗至元封七年復得閼逢攝提之嵗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癸爲十日日爲陽寅至丑爲十二辰辰爲隂案漢書律歷志文迺以前歷上元
泰初 四千六百二十七歳至於元封七年復得閼逢攝提格之歳中冬孟康曰言復晋·爾雅疏[郭璞]【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太嶽(915) / 泰嶽(951)
河之上流其脊以東之水則東流而為桑乾幽冀以入于海其西一支為壺口
太嶽 次一支包汾晉之源而南出以為析城王屋而又西折以為雷首又次一支乃明·圖書編[章潢]【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脊以西之水流入龍門西河脊東之水流于幽冀入于東海其西一支為壺口
泰嶽 次一支包汾晉之源而南出以為析城王屋而又西折為雷首又一支為恒山明·圖書編[章潢]【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太華(11251) / 泰華(2534)
湏于洛汭此即太康居之為近洛也又吴起對魏武侯曰夏桀之居左河濟右
太華 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又周書度邑篇云武王問太公吾將因有夏之居即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在德不在險昔三苖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脩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
泰華 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集解瓚曰今河南城為直之皇甫謐曰壺關有羊腸漢·史記[司馬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6] 冭 tài, tái (53) U+51AD 中华字海
元·通鑒續編[陳桱]【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及請皇
明·易學象數舉隅[汪敬]【明嘉靖十八年汪奎刻本】: 星癸辰亥數之極也而大禹之致治者自若月午之初星甲辰子數之始也而
明·易學象數舉隅[汪敬]【明嘉靖十八年汪奎刻本】: 也隋則亂而唐則治不特此也日甲月午同一星癸辰酉而元以淪亡欽惟我
明·易學象數舉隅[汪敬]【明嘉靖十八年汪奎刻本】: 濠匹馬渡江十五年間遂成帝業經綸大經而致一統華夷之盛以為千萬世
明·正字通[張自烈]【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精蕰作 篆作 泥古文从日篆作俗作 字學三正譌作 𡘋非
明·正字通[張自烈]【清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六書故
淸·六書説[江聲]【清咸豐元年李氏半畝園刻本】: 指其形也葢依形而製字爲象形因字而生形爲指事如日月㞢字日者實也
淸·經義考[朱彝尊]【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㞢抄本然又簡畧過甚字存其音引據全闕讀㞢滋惑焉及按呉中乃從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