䃳 (471) U+40F3⿰石巤
異體字表 磖(589) 砬(603)
正 字 表 䃳(簡)
1. là, liè
【午集下】【石字部】:【集韻】力盍切,音臘。【玉篇】石墮也。 又【集韻】力涉切,音獵。䃳崨,山連屬貌。康熙字典
正字
[簡] 䃳 U+40F3
異體字
[1] 磖 lā, lá (589) U+78D6 word2vec
䃳子(321) / 磖子(435)
雷風溪河源岀烏松
䃳子 東北流數十里朝陽河合三水曰宋家店河曰礮手營河曰黃泥河自西來入淸·(光緒)吉林通志[李桂林]【清光緖十七年刻本】入牡丹江 折而北有雷風溪河自西南合衆水來入之雷風溪河源出烏松
磖子 東北流數十里朝陽河合三水 曰宋家店河曰礮手營河曰黄泥河 自西民國·寧安縣志[王世選]【民國十三年鉛印本】駝䃳(16) / 駝磖(36)
四百八十餘里東自輝法城起至西威遠堡邊門止四百九十餘里東南自駱
駝䃳 子起至西北三音哈達交界西北封堆止五百一十餘里西南自英額邊門起淸·(宣統)西安縣志略[雷飛鵬]【清宣統三年石印本】為一入富家亮子河 折西南流三十里許受北來之沙河 河出縣東北駱
駝磖 子寜南流西分一支流是為沙河沿復南流西台一小水入富家亮子河 又民國·寧安縣志[王世選]【民國十三年鉛印本】石䃳(156) / 石磖(139)
合老公溝泉 源出義縣境 水注之又南流有大安堡河 源出義縣紅
石䃳 子山 東趨而北流注之又迤東南流至牛心屯西南東流逕四方臺八里堡民國·義縣志[趙興德]【民國十九年鉛印本】)合老公溝泉(源出義縣境)水注之又南流有大安堡河(源出義縣紅
石磖 子山)東趨而北流注之又迤東南流至牛心屯西南東流逕四方臺八里堡民國·義縣志[趙興德]【民國十九年鉛印本】頭䃳(29) / 頭磖(14)
城西北三十里 長嶺 城西北三十三里 松嶺 城西北三十五里 歪
頭䃳 子山 城西北三十五里 雁崖山 城西北三十五里 虎頭山 城西北淸·(康熙)寧遠州志[馮昌奕]【民國遼海叢書本】距縣東北八十一里九千里距縣東南八十八里張才溝距縣正西九十里歪
頭磖 子距縣西南九十里大瓜欄川距縣西九十里大清莊距縣正東九十里小羅民國·方正縣志[楊步墀]【民國八年鉛印本】䃳山(12) / 磖山(25)
樓山在城西北二十里團山在城西北二十里馬家山在城西北二十里石齡
䃳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牛嶺在城西北三十里丫角山在城西北四十五里其南民國·錦縣志略[王文藻]【民國九年鉛印本】窩巢焚燬今故址猶存 城牆
磖山 在縣城東南二百四十里 𦍼羊磖山 在縣城東南二百六十里 七個頂子山在縣城東南二百七十里 關民國·方正縣志[楊步墀]【民國八年鉛印本】
[2] 砬 lì, lá, lā (603) U+782C word2vec
䃳子(321) / 砬子(399)
十五里鐵山城西南二百三十五里小松島城西南三百里管家山又名歪頭
䃳子 城西南三百五里土龍山城西北四里卯孤獨嶺城西北二十五里長嶺城西淸·(康熙)盛京通志[伊把漢]【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鐵山 城西南二百三十五里小松島 城西南二百里管家山 又名歪頭
砬子 城西南三百五十里小橫山 城西八里大橫山 城西五十里挫草山 城淸·(咸豐)岫巖志略[台隆阿]【民國遼海叢書本】石䃳(156) / 石砬(87)
相接俗呼松嶺山背隂洞且城西北九十二里摩壺盧山城西北九十二里紅
石䃳 子山城西北九十二里翠幕山城北十里俗名䀶馬山二郎洞山城北十五里淸·(康熙)盛京通志[伊把漢]【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北五十五里松樹溝山 城東北六十里大紅
石砬 山 城東北六十里小紅石砬 山 城東北六十里木匠溝山城 東北七十里銀匠溝山 城東北七十里民國·錦西縣志[張鑑唐]【民國十八年鉛印本】頭䃳(29) / 頭砬(12)
二十五里鐵山城西南二百三十五里小松島城西南三百里管家山又名歪
頭䃳 子城西南三百五里土龍山城西北四里卯孤獨嶺城西北二十五里長嶺城淸·(康熙)盛京通志[伊把漢]【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里鐵山 城西南二百三十五里小松島 城西南二百里管家山 又名歪
頭砬 子城西南三百五十里小橫山 城西八里大橫山 城西五十里挫草山淸·(咸豐)岫巖志略[台隆阿]【民國遼海叢書本】小䃳(10) / 小砬(13)
南八十七里源岀東大石臺山南流入海 沙河站河 城西南一百里源出
小䃳 子山遶沙河站城西東南流入海 葉家墳河 城西南一百十里源出楊家淸·(康熙)寧遠州志[馮昌奕]【民國遼海叢書本】流過鐡道橋經牛心屯由白沙屯西入海沙河站河 邑城西二十里源出於
小砬 子山經沙河站屯過鐵路橋南流十五里至三棵樹與三台子河合流至尚家民國·綏中縣志[文鎰]【民國十八年鉛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