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 (8529) U+50F0⿱棘人
編輯者:wangweili
異體字表 𠍷(1) 𠒹(0) 𢣡(0) 𠒧(0) 𤏡(49) 𢣱(6) 𣕾(0) 白(2515645) 百(5090002)
正 字 表 僰(簡)
1. bó
【子集中】【人字部】:【唐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音匐。【禮·王制】屛之遠方,西方曰僰。【註】僰,偪也,使之偪寄於荒遠也。又【說文】犍爲蠻夷也。【田汝成·炎徼紀聞】僰人在漢爲犍爲郡,在唐爲于矢部,蓋南詔東鄙也。【揚雄·長楊賦】羌僰東馳。 【說文】作僰。从人棘聲。或作𠍷。考證:〔【禮·王制】屛之遠方,西曰僰。〕 謹照原文西字下增方字。〔【說文】作僰。从人,在棘中。〕 謹照原文在棘中改爲棘聲。康熙字典
正字
[簡] 僰 U+50F0
異體字
[1] 𠍷 bó (1) U+20377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2] 𠒹 bó (0) U+204B9 异体字字典
[3] 𢣡 bó (0) U+228E1 异体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4] 𠒧 bó (0) U+204A7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5] 𤏡 bó (49) U+243E1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僰道(2287) / 𤏡道(17)
以為漢道險終不能有也迺且聽蒙約還報迺以為犍為郡發巴蜀卒治道自
僰道 指牂柯江蜀人司馬相如亦言西夷卭莋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將往諭皆如漢·漢書[班固]【清乾隆武英殿刻本】蒙於元光五年通南夷旣置犍爲郡(詳見遠義府志)卽發巴蜀卒治道自
𤏡道 指牂柯江遵義府志謂此道殆卽由四川宜賓出貴州畢節經安順貞豐等縣民國·麻江縣志[劉鍾蔭]【民國二十七年鉛印本】連僰(54) / 連𤏡(5)
大山深谷巉岩斗絕之地 元黄平府志 重崗疊擁二水環流 同上 西
連僰 道南極牂牁 一統志 風俗 力於耕稼 舊志環明·(弘治)貴州圖經新志[沈痒]【明弘治間刻本】大山深谷巉巖斗絶之地 元廣平府志 重岡疊嶂之水環流 同上 西
連𤏡 道南極牂牁 一統志 普市千户所 四山圍繞峻險如壁 一明·(嘉靖)貴州通志[謝東山]【明嘉靖刻本】
[6] 𢣱 mǒu (6) U+228F1 中华字海
[7] 𣕾 chóu, bì (0) U+2357E 中华字海
[8] 白 bái, bó (2515645) U+767D search
黑僰(68) / 黑白(10433)
見尊者則折腰以趨言其禮俗也赤口濮人調舌爲音如鸚鵡然言其舌聲也
黑僰 其色多黑言其種𩔖也濮與蒲字音相近今譌爲蒲耳或以全滇之地其人淸·(乾隆)騰越州志[屠述濂]【清光緒二十三年重刊本】衣錦迴演䌓露博用六子楚詞謂之六博采本是采色之采指其文而言也如
黑白 之以色别雉犢之以物别皆采也投得何色其中程者勝因遂名之為采今俗唐·李太白詩集注[李白]【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僰蒲(43) / 白蒲(761)
漢書曰王陽爲益州至卭
僰蒲 北切坂九折歎曰柰何以先人之遺體乗此險乎遂以病去及王遵爲刺史至宋·太平御覽[李昉]【四部叢刊三編景宋本】都御史鄭公暁築城開濠通運從西南遶向東北至丁堰鎮分流入海南折至
白蒲 鎮入通州九十九灣河去縣東南六十里相傳龍過成河北接運河南通楊子明·(嘉靖)重修如皐縣志[謝紹祖]【明嘉靖三十九年刻本】僰蠻(281) / 白蠻(726)
隋以前與元江州同唐時南詔爲銀生府地其後金齒
僰蠻 奪之宋時段氏莫能服元時内附屬威楚路後改置桉板寨屬元江路明洪武淸·(乾隆)府廳州縣圖志[洪亮吉]【清嘉慶八年刻本】景東府南詔蒙氏為銀生府之地後為金齒
白蠻 侵奪其地宋時大理段氏莫能復元初討平之以其所部隸威楚萬戸至元中明·續文獻通考[王圻]【明萬曆三十年松江府刻本】逕僰(25) / 逕白(1036)
有先作光誤絡作洛誤僰道有張帛者也語見華陽國志江水自南安又東南
逕僰 道縣北若水合淹水入焉此二十字今本無之玉裁按僰道縣治在今敘州府淸·經韵樓集[段玉裁]【清嘉慶十九年刻本】谷白水東南流逕葭蘆城又東南至橋頭合白水又東南逕建陽郡東又東南
逕白 水縣故城東城在今昭化縣𠧧北九域志云縣有白水鎮卽故縣也又南逕淸·尚書後案[王鳴盛]【清乾隆四十五年禮堂刻本】曰僰(232) / 曰白(21455)
海外即與四裔爲一也次九州之外即王制云入學不率教者屏之遠方西方
曰僰 東方曰寄注云逼寄于夷狄也與此九州之外同也次千里之外者即調人職漢·尚書注疏[孔安國]【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開眀之門東南方波母之山曰陽門南方南極之山曰暑門西南方編駒之山
曰白 門西方西極之山曰閶闔之門西北方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門北方北極之山漢·楚辭[王逸]【四部叢刊景明翻宋本】齒僰(13) / 齒白(616)
雜蠻所居元史作昔樸和泥二蠻唐天寶以後南詔蒙民為銀生府之地後金
齒僰 夷侵奪其地大理段氏不能復元初內附屬威遠州後置案板寨屬元江路明淸·讀史方輿紀要[顧祖禹]【清稿本】置沿革古西南極邉地濮落雜蠻所居唐時南詔蒙氏為銀生府之地其後金
齒白 夷侵奪其地宋時大理段氏莫能復元初内附屬威逺州後置案板寨屬元江明·明一統志[李賢]【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9] 百 bǎi, bó, mò (5090002) U+767E search
僰蠻(281) / 百蠻(5631)
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襃谷口南口曰襃北口曰斜也翰曰卭山名
僰蠻 夷國名也逹亦通也襃斜谷名也狹過彭碣髙踰嵩華善曰劉淵林蜀都賦注南北朝·六臣注文選[蕭統]【四部叢刊景宋本】子曰五臣作先生曰夫匈奴者
百蠻 之最彊者也善曰毛詩曰因時百蠻 良曰百蠻 夷狄之通名也天性憍五臣本從馬蹇習俗傑五臣作桀暴善曰左氏傳曰彼南北朝·六臣注文選[蕭統]【四部叢刊景宋本】僰濮(65) / 百濮(816)
不遺餘力矣伊孫孤弱仍爲之攘禍患安土地初不因其祖而異視之也卽賧
僰濮 落之屬人如枝鹿亦必撫恤懷保曰皆吾赤子也吾不忍以異俗而棄置之其淸·(乾隆)獨山州志[劉岱]【清内府本】枝庸人帥群蠻以叛楚麇人帥
百濮 聚于選將伐楚庸今上庸縣屬楚之小國百濮 夷也於是申息之北門不啓備中國楚人謀徙於阪髙蔿賈曰我能徃宼亦能宋·春秋集傳[張洽]【清嘉慶宛委别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