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 (90657) U+50D6⿰亻喜
異體字表 釐(597242)
正 字 表 僖(簡)
1. xī
【子集中】【人字部】:【唐韻】【集韻】許其切,音歖。【說文】樂也。與喜通。 又姓。 又【諡法】小心畏忌曰僖,又剛克爲僖。又【諡解曰】有過爲僖,伯禽十九世孫申諡僖。【漢志】作釐。康熙字典
正字
[簡] 僖 U+50D6
異體字
[1] 釐 lí, xī, lái, tāi, lài, xǐ (597242) U+91D0 中华字海
僖七(407) / 釐七(22582)
丁惠王十巳三年三十年齊桓二十二晉獻十三衛懿五蔡穆十一鄭文九曹
僖七 陳宣二十九𣏌惠九宋桓十八秦宣十二楚成八春王正月○夏師次于成元·春秋胡傳附録纂疏[汪克寛]【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三十七頃二十一畝九分一釐八毫丹陽縣成熟五十三頃四十九畝九分三
釐七 毫官二十八頃九十六畝二分五釐七 毫民二十四頃五十三畝六分八釐金元·(至順)鎮江志[俞希魯]【清嘉慶宛委别藏本】僖八(634) / 釐八(22791)
秋為之見春秋有禘于莊公遂以為時祭見春秋惟兩書禘一閔二年五月一
僖八 年七月一春一夏遂有春禘夏禘之說又見春秋止有烝嘗禘三祭遂為諸侯元·春秋諸傳會通[李廉]【清通志堂經解本】軍人丁玉侵欺十五年分銀七兩一錢三分六
釐八 毫四絲十六年一十兩六釐八 毫四絲十七年一十兩二錢九分五釐三毫四絲曽桂侵欺十八年分銀一兩明·何文簡疏議[何孟春]【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僖九(975) / 釐九(20864)
僖九 獻二十六甲子晉侯佹諸卒元·春秋諸國統紀[齊履謙]【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大呂九分二十六
釐九 十七毫二十一絲明·嘉量算經[朱載堉]【明萬曆刻本】僖五(1500) / 釐五(27605)
君夷於九縣楚滅九國以為縣願得比之○九縣莊十四年滅息十六年滅鄧
僖五 年滅弦十二年滅黃二十六年滅夔文四年滅江五年滅六滅蓼十六年滅庸先秦·春秋左傳正義[左秋明]【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頃六十五畝三分四釐丹陽縣五頃七十五畝金壇縣一百五頃九十五畝八
釐五 毫元·(至順)鎮江志[俞希魯]【清嘉慶宛委别藏本】僖四(1285) / 釐四(23198)
論二霸優劣以晉文為譎齊桓為正其在兹乎雖然小白自莊十五年始霸止
僖四 年二十三年間不過四盟諸侯至伐楚後止於牡邱凡十二年而盟者五其盟宋·春秋比事[沈棐]【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十一頃六十五畝五分八毫八年江邑報陞田蕩二十二頃八十四畝六分七
釐四 毫十五年震邑陞增田一頃四十五畝二釐三毫明·吳江水考增輯[沈岱]【沈氏家藏本】僖三(3107) / 釐三(24815)
僖三 十三年冬十有二月云云乙巳公薨于小寢傳曰冬云云公薨于小寢即安也晋·春秋釋例[杜預]【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分八釐八毫倂六鄕之九率爲九鄕之法甲法六十萬四千八百八十三分二
釐三 毫七絲五忽乙法四十八萬九千二百三十四分一釐一毫三絲丙法五十八宋·數書九章[秦九韶]【清宜稼堂叢書本】僖二(8080) / 釐二(23977)
附釋音春秋左傳注疏卷第十五
僖二 十二年盡二十四年先秦·春秋左傳正義[左秋明]【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得二寸十分十六釐十四毫十絲十二忽再加一倍乃得四寸二十分三十二
釐二 十八毫二十絲二十四忽内收十八分為二寸又收二十七釐為三分又收二元·律吕成書[劉瑾]【清刻墨海金壺本】僖侯(657) / 釐侯(1060)
君恐爲禍患以其重生輕位故可屈而爲君也韓魏相與爭侵地子華子見昭
僖侯 昭僖侯 有憂色疏僖侯 韓國之君也華子魏之賢人也韓魏相鄰爭侵境土干唐·南華眞經注疏[成玄英]【古逸叢書景宋本】其辭有不繫以子華子曰者何也獨審為篇云韓魏相與爭侵地子華子見昭
釐侯 昭釐侯 有憂色子華子曰今使天下書銘於君之前書之曰左手攫之則右手宋·愛日齋叢抄[葉□]【清守山閣叢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