嶧 (15953) U+5DA7⿰山睪
編輯者:jxs
異體字表 峄(40) 𡵸(0) 繹(71825)
正 字 表 峄(簡)
1. yì
【寅集中】【山字部】:【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說文】从山睪聲。【書·禹貢】嶧陽孤桐。【疏】東海下邳縣西有葛嶧山,卽此山也。 又【爾雅·釋山】屬者嶧。【註】言絡繹相連屬也。 又與繹通。【詩·魯頌】保有鳧繹。【註】鳧繹,二山。通作嶧。○又邑名。【左傳·文十三年】邾文公卜遷于繹。【註】繹,邾邑名。本在鄒縣。康熙字典
正字
[簡] 峄 U+5CC4
異體字
[1] 峄 yì (40) U+5CC4 汉语大字典
嶧山(4590) / 峄山(11)
漢語大詞典·嶧山: 山名。即 邹山 又名 邹
峄山 、 邾峄山 。在 山东省 邹县 东南。
[2] 𡵸 mǒu (0) U+21D78 中华字海
[3] 繹 yì, shì (71825) U+7E79 word2vec
嶧繹(9) / 繹繹(1127)
小而衆曰巋魁上大下小曰巘言上秀曰峯陬隅高曰岊節山坡曰坂山屬曰
嶧繹 連也獨曰蜀山如堂曰密小山岌高過也大山曰峘桓大山宫圍也小山曰霍明·論語詳解[郝敬]【明九部經解本】以駵爲赤色若身鬣俱赤則騣馬故赤身黒鬣曰駵黒身白鬣曰雒○王氏曰
繹繹 屬也朱氏曰繹繹 不絶貌○毛氏曰善走也○鄭氏曰斁厭也無厭倦也○蘇宋·吕氏家塾讀詩記[吕祖謙]【四部叢刊續編景宋本】鳧嶧(56) / 鳧繹(429)
毋疏毋凟 樂所自生 中原有菽 送神 奏咸平之曲 樂作舞止
鳧嶧 峩峩 洙泗洋洋 景行行止 流澤無疆 聿昭祀事祀事孔明 化我蒸民國·大田縣志[陳朝宗]【民國二十年鉛印本】毋疏毋瀆樂所自生中原有菽 送神奏咸平之曲 樂作舞止
鳧繹 峩峩洙泗洋洋景行行止流澤無疆聿昭祀事祀事孔明化我蒸民育我膠庠淸·(光緒)長汀縣志[謝昌霖]【清光緒五年刊本】鳬嶧(158) / 鳬繹(787)
禮於魯登於嶧山之上命丞相李斯以大篆勒銘山頂名曰書門詩所謂保有
鳬嶧 者也漷水又西南逕蕃縣故城南又西逕薛縣故城北地理志曰夏車正仲奚南北朝·水經注釋[酈道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命丞相李斯以大篆勒銘山嶺名曰晝門朱曰山東通志作書門詩所謂保有
鳬繹 者也漷水又西南逕蕃縣故城南今為兗州府滕縣又西逕薛縣故城北在今南北朝·水經注集釋訂譌[酈道元]【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嶧峩(15) / 繹峩(325)
成告徹勿䟽勿凟樂所自生中原有菽 送神 樂奏德和之章 辭曰鳬
嶧峩 峩洙泗洋洋景行行止流澤無疆聿昭祀事祀事孔明以化蒸民以育膠庠民國·馬關縣志[張自明]【民國二十一年石印本】黌宫疇敢不肅禮成告徹毋疏毋瀆樂所自生中原有菽○德平之章辭曰鳬
繹峩 峩洙泗洋洋景行行止流澤無疆聿昭祀事祀事孔明化我烝民育我膠庠淸·吾學録初編[吳榮光]【清道光十二年吳氏筠清館刻本】葛嶧(380) / 葛繹(115)
氏傳孤特也嶧山之陽特生桐中琴瑟蔡氏集傳地志云東海郡下邳縣西有
葛嶧 山古文以為嶧山陽者山南也孤桐特生之桐其材中琴瑟詩曰梧桐生矣於唐·李太白詩集注[李白]【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嶧山○地志東海郡下邳縣西有
葛繹 山古文以為嶧山○下邳今淮陽軍下邳縣也下邳今邳州𨽻河南江北道元·尚書通考[黄鎭成]【清通志堂經解本】嶧山(4590) / 繹山(750)
名山志曰吹臺有高桐皆百圍嶧陽孤桐方此為劣劉會鄒山記曰鄒山古之
嶧山 魯穆公改為鄒山今鄒山嶧陽猶多桐樹莊子曰鵷雛發南海而飛到北海非唐·初學記[徐堅]【清光緒孔氏三十三萬卷堂本】孔子之遺風郷射鄒繹今按鳧繹在邾地亦頌禱之辭 鄒山記曰鄒山古之
繹山 魯穆公改為鄒山繹陽猶多桐樹 春秋宣十年伐邾取繹宋·詩地理考[王應麟]【明津逮秘書本】嶧字(125) / 繹字(424)
鄒
嶧字 桐崖江南山陽人康熙甲辰進士二十一年任淸·清秘述聞[法式善]【清嘉慶四年刻本】汪
繹字 東山江南常熟人康熙庚辰賜進士第一人官翰林院修撰著有秋影樓詩殿淸·槐廳載筆[法式善]【清嘉慶刻本】嶧撰(19) / 繹撰(78)
嘉慶石門縣志五十五卷國朝梅
嶧撰 刊本淸·八千卷樓書目[丁仁]【民國本】方言箋疏十三卷國朝錢
繹撰 王氏刊本廣雅局本積學齋本淸·八千卷樓書目[丁仁]【民國本】鄒嶧(1191) / 鄒繹(37)
王為三閭大夫著九章内一篇曰橘頌秦政史記秦始皇者名政東行郡縣上
鄒嶧 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徳惠景漢藝文志李思孝景皇帝頌十五篇南北朝·文心雕龍輯注[劉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罘碣石會稽等處始皇刻石凡六皆備載全文唯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
鄒繹 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而其頌詩不載未知繹山之石刻於何時淸·(嘉慶)山陰縣志[徐元梅]【民國二十五年紹興縣修志委員會校刊鉛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