塐 (850) U+5850⿰土素
異體字表 塑(21369)
正 字 表 塐(簡)
1. sù, suò
【丑集中】【土字部】:【廣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音素。埏土象物也。今俗捏土肖鬼神象貌曰塐。 通作素。亦作塑。康熙字典
正字
[簡] 塐 U+5850
異體字
[1] 塑 sù (21369) U+5851 word2vec
塐像(213) / 塑像(6490)
傳襲開元八年故改顏生等十哲為坐像悉應從祀曾參大孝德冠同列特為
塐像 坐於十哲之次圖畫七十子及二十二賢於廟壁上以顔子亞聖親為之贊以唐·通典[杜佑]【清武英殿刻本】二十二賢預饗敕改顏生等十哲為坐像悉預從祀曾參大孝德冠同列特為
塑像 坐於十哲之次圖畫七十子及二十二賢於廟壁上以顏子亞聖上親為之贊五代·舊唐書[劉昫]【清乾隆武英殿刻本】泥塐(17) / 泥塑(841)
專祀之凡守合莅任則俾其宿齋於此與神爲誓未幾又合各處城隍神舊有
泥塐 像在正中者以水浸之泥在正中壁上𨚫畫雲山國神像在兩廊者泥在兩淸·(道光)廣東通志[阮元]【清道光二年刻本】神前時爵號一切革去未㡬又令各處城隍廟内屏去間雜神道城隍神舊有
泥塑 像在正中者以水浸之泥在正中壁上卻畫雲山圖神像在兩廊者泥在兩廊明·菽園雜記[陸容]【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裝塐(7) / 裝塑(325)
漢語大詞典·裝塐: 见“
裝塑 ”。漢語大詞典·裝塑: 亦作“
裝塐 ”。轉託守備王君嘉福詹上舍肇階童茂才正茀諸君募捐襄助並東嶽殿穿堂
裝塐 聖像前後一律告竣墉以周之扄以閟之森然端整侐然靖深事已落成神將淸·(道光)重修儀徵縣志[王檢心]【清光緒十六年刻本】均有興修淸光緒末年邑紳梅宗彦率住持許世明等重建大殿兩耳及前殿
裝塑 聖像氣象一新大殿楹聯書法絶妙自成一家爲邑貢生梅南林筆今尚存太民國·禄勸縣志[許實]【民國十四年鉛印本】雕塐(23) / 雕塑(156)
司廟享之始 改諡宣尼曰文聖尼父 興和三年兗州刺史李珽始建聖像
雕塐 十子侍側 梁天監四年春詔立州郡學 此州郡立學之始 北周大象淸·(光緒)增修登州府志[方汝翼]【清光緒刻本】諸儒上 國朝康熙五十一年升十二哲 謹按黌宮敬事錄東魏興和三年
雕塑 聖容十子始旁侍唐開元八年增塑曾子於其次宋元豐七年顏子另坐乃以淸·(光緒)壽陽縣志[馬家鼎]【清光緒八年刊本】塐造(6) / 塑造(252)
行宣政院以慧燈圓照禪師普明嗣領寺事至則裝飾佛菩薩阿羅漢金剛神
塐造 文殊普賢觀世音三大士繕治舍利之塔經律法之藏範美銅為鉅鐘視棟宇淸·(同治)蘇州府志[李銘皖]【清光緒九年刊本】行宣政院以慧燈圓照禪師普明嗣領寺事至則裝飾佛菩薩阿羅漢金剛神
塑造 文殊普賢觀世音三大士繕治舍利之塔經營梵律之藏範銅為鉅鐘視棟宇明·吳都文粹續集[錢穀]【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繪塐(23) / 繪塑(486)
惟風俗淳厚士民哀予疏拙不忍累之抑神之庇貺是賴遂以餘力增飭祠宇
繪塐 之工各致其巧侍衛儼列扁榜崇麗氣象葱鬱神用燕娱稚耋懽忻奉事彌謹明·(萬曆)四川總志[虞懷忠]【明萬曆刻本】惟風俗淳厚士民哀予踈拙不忍累之抑神之庇貺是頼遂以餘力増飭祠宇
繪塑 之工各致其巧侍衛儼列扁榜崇麗氣象葱鬰神用燕娛稚耋懽忻奉事彌謹宋·成都文類[程遇孫]【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塐繪(6) / 塑繪(327)
三丈□尺廣□丈□尺深如崇之度重簷飛翼四阿環拱東西兩廡修廣如一
塐繪 厥象尊卑以序前抗重門外繚周垣不侈不陋弗愆於儀他所宜有以次完成淸·(光緒)續修廬州府志[黄雲]【清光緒十一年刊本】三丈三尺廣一丈一尺深如崇之度重簷飛翼四阿環拱東西兩廡修廣如一
塑繪 象尊卑以序前抗重門外繚周垣不侈不陋弗愆於儀他所宜有以次完成淸·(嘉慶)舒城縣志[熊載陞]【清嘉慶十一年刻本】像塐(11) / 像塑(318)
文翁之壁尚不闕如豈有國庠遂無圖繪請命有司圖形於壁因改十哲為坐
像塐 曾子坐像於十哲之次圖畫七十子及二十二儒於壁是圖形晝壁亦不始於淸·(嘉慶)蕪湖縣志[梁啓讓]【清嘉慶十二年重修民國二年重印本】和之舞元宗開元七年詔州縣學用酒酺八年詔改 顏子等十哲立像為坐
像塑 曾子像坐於十哲之次圖畫 諸賢像於廟壁二十七年詔改兩京及州縣淸·(光緒)獲鹿縣志[俞錫綱]【清光緒七年刻本】塐佛(19) / 塑佛(487)
幽尋得勝趣城市幾人能古栁深中磬長廊盡處燈畫龍聽説法
塐佛 看齋僧别寺經行遍兹遊昔未曾淸·宋百家詩存[曹庭棟]【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幽尋得勝趣城市幾人能古桞深中磬長廊盡處燈畫龍聽説法
塑佛 看齋僧别寺經行遍兹遊昔未曾宋·兩宋名賢小集[陳思]【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